不敢再說話,便用手指在炕桌上寫了紙筆二字。
常貴媳婦立刻明白過來,連忙取來筆墨紙硯,讓小丫鬟研墨,她笑著對羅錦言道:“大小姐別見怪,等到夏至姑娘忙完手頭的事,媳婦便請她告訴大小姐的日常習慣。”
羅錦言微笑點頭,在紙上寫道:“知州大人姓甚名誰,哪裡人氏?”
知州不比知縣,羅錦言還擔心尋常僕婦會不知曉,沒想到常貴媳婦卻是娓娓道來:“咱們昌平州的知州大人姓王名詠字朝明,是同德五年的榜眼,江西吉安府人氏,聽說他的詩文很有名呢。”
父親為自己挑選的人不僅識文斷字,而且還都是聰慧伶俐的,羅錦言很滿意。
但王詠王朝明這個名字,還是讓她吃了一驚。
原來王朝明還曾做過昌平知州。
王詠的詩文又何止是很有名,因他與宋代歐陽修同為吉安人,又有廬陵小六一之稱。
此人詩文佳作甚多,但最有名的,卻是那篇為寧王所做的檄文。
同德二十七年,遠在福建的寧王謀反,揮軍五萬一路殺來,彼時,趙極親率二十萬大軍遠征瓦剌,首輔李文忠佐四皇子趙熙監國。
寧王內亂,朝中一時竟沒有可用之將,閩軍如入無人之境,連番奏凱,只用三個月的時間便攻至京城,而趙極派來增援援的兩萬大軍還在路上。
京城告急。
得知西山大營的那些少爺兵不堪一擊,十一歲的趙熙在大殿上號淘大哭,幾位閣老更是長噓短嘆。
秦珏就是那個時候脫穎而出的,那時他還沒有及冠。
這些事情,羅錦言雖然沒有親身經歷,卻是耳熟能詳,趙極曾經親口和她說起過。
寧王敗北後,王朝明見大勢已去,自盡而亡,趙極對他的那篇檄文深惡痛絕,派人挖了王朝明的墳來鞭屍。
現在離寧王之亂還有六年。
而現在的王朝明說不定已和寧王勾搭起來了。
想到這時,羅錦言不寒而慄。
她在紙上急急寫道:“速去問問王大人為何事而來。”
要打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