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極其不情願的立正在郭富面前,心底裡有一絲絲民族情結在作祟。愛德華是英格蘭人,而郭富是愛爾蘭人,雖然是郭富是英國樞密院陸軍元帥,是英國除了威靈頓公爵指揮戰鬥最多的人,但是這並不能夠填補愛德華的不滿。
但是再不滿,郭富也是他的頂頭上司。
“你是說對方是一支訓練有素的現代軍隊?”郭富淡淡的問道。(他說現代,實際上就是我們的近代)
“是的,對方大約組織了300人襲擊我們,先用一種像炮彈一樣地手榴彈伏擊我們,將我們的陣型打『亂』,然後列兵放排槍,還有像法蘭西獵兵一樣地士兵朝我們任何舉槍計程車兵狙擊,太厲害了!”
“對方傷亡多少?”郭富明顯對手下恭維敵軍的行為不滿意。
這下愛德華尷尬了,因為他壓根沒有看到何沐平計程車兵收拾己方陣亡屍體,只有幾個士兵在接受戰友的醫護,他只得諾諾地說:“我沒注意。”
郭富眉頭一軒,他可不信作為一個長年軍旅之中打混的軍官,連這些都沒有注意,唯一可能,就是敵軍沒有陣亡。
郭富也知道體恤下屬,沒有再這個問題上糾纏,又問:“他們不是『政府』軍?”
“應該不是,他們的行為作風反而向歐洲人,連軍裝都像是法國佬?”
“法國人?”這下讓郭富有些頭疼了。按道理說1815年拿破崙戰爭的硝煙未遠,法國依舊處於一片混『亂』之中,要說法國人給中國訓練一支軍隊來對付英國人,這有些說不通,畢竟他們自己都照應不過來。
“他們只有三百人麼?”
“不清楚,他們的指揮官是一個年輕的中國人,在軍隊裡享有很高的威望,看到他,我想起了一個人。”
“是誰?”
“護國主克倫威爾。”
————————
(p。s。新書上傳,大家多多支援啊,不麻煩的話大家點選一下放入書架唄。多餘的推薦票,沒事投兩張。現在收藏剛過兩位數,破五十加更兩章,嘿嘿)
;
第七章 搶一個根據地唄
第七章
一個激動把僱傭軍中除了那個需要城管之書的城管大隊之外其他僱傭軍部隊全部招募出來以後,何沐平沒有想到自己不小心成為打擊民族資本的劊子手。
六百萬贖城費被劫,郭富並不打算花費精力在何沐平身上找出來,他始終相信,這支精銳的部隊人數太少,不足為患。所以除了加強警戒之外,他也沒有進行太多的應對措施。
而一個照會發給了廣州城中的奕山,說中**隊縱容民眾和其他部隊搶劫贖城費,不講信用,如果不在限期內將600萬“返還”,並對陣亡士兵給予賠償,屠城行動仍舊會展開的。
誠惶誠恐的奕山點頭哈腰,最終這筆錢落到了十三洋行身上,註定衰落的十三行,再次朝深淵滑落了一大步。
十三洋行是指在南京條約五口通商之前,在廣東佔據壟斷外貿地位的十三家洋行,如伍秉鑑的怡和洋行,盧繼光廣利洋行。十三洋行並不是一直是十三家,到了後期只是泛指。他們廣受壟斷外貿之利,坐擁官商的身份大發其財。但是無可改變近代商人完全就是官府蓄養的綿羊,官府需要了,就剪羊『毛』,現在還要吃羊肉。從1773年到1832年,廣東洋行向吏部捐輸達三千九百五十萬兩。而《南京條約》簽訂後怡和行伍秉鑑獨力承擔了300萬外債中的100萬。同時,這些洋行大多都進行向國內輸銷鴉片的活動,道光二年,監察御史黃中模上書:“聞邇來洋商與外夷勾通,販賣鴉片煙,海關利其重稅,遂為隱忍不發,以致鴉片煙流傳甚廣,耗財傷生,莫此為甚”。
所以說,十三行既是封建官商勾結制度下的受害者,也是得利者,但是也是註定被歷史碾碎的可悲者。
閒話不提,且說何沐平招募了僱傭兵之後,對比發現,他上了個大當。首先已經是六月了,系統竟然不更新僱傭兵種,理由是,他穿越是五月30日,系統忽略計算。其次,全面戰爭前作中的兵種,與他所有的《拿破崙·全面戰爭》中的兵種招募費用相當,但是因為強制招募有這兩倍的消費,所以那些中古時代和幾百年前的部隊買來之後並沒有太高的『性』價比。尤其像那個北條炮兵,是十四世紀時日本鎌倉幕府時代北條家的炮兵,但是十四世紀火炮,又大又笨,威力有限,要不是何沐平下面需要攻城的話,他就直接把這兩門大炮給裁撤了。
當然還有那無比坑爹的浮空摩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