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部分(2 / 4)

小說:明朝謀生手冊 作者:冷夏

天下又不是沒有儲才的地方,那麼多府學教授都出自舉人甚至雜途,以至於各地生員聒噪無人管束。正好調一批新進士坐鎮各地府學!若是能扭轉風氣,三年後我親自調他們入科道!”

張瀚聽到張居正授意把汪孚林的選官擱置下來。連年限都沒提,原本還在懷疑外間傳言說哪個讀卷官會錯張居正的意思,誤將汪孚林放於三甲傳臚,這訊息是真的,可聽到張居正後面這些話,他就忍不住心底直冒寒氣了。

從前考中進士的人中,年紀在四十左右的還可能進翰林,但前提是名次非常高,又或者館選成績非常優異,但年紀超過五十的基本上就選不到什麼好官,反而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很容易得人青睞,選為翰林庶吉士。而歷來進士之中,只有那些成績糟糕的三甲進士可能會因為想留在京城或是東南,於是屈就一個七品府學教授,可這次張居正顯然打算來真的。顯而易見,張居正對外頭那場風波中推波助瀾的某些人,是深惡痛絕了。

當看到張居正信手推了一張字條過來,張瀚一掃上頭那些名字,心中再無任何僥倖。顯然,馮保的東廠已經去調查過了,某些蹦躂得最是歡快的已經羅列在了這些名單上,甚至每個人都註明發配到哪裡去。其中,有什麼貴陽府學教授,零陵府學教授,長沙府學教授……從貴州、雲南、湖廣、廣東、河南,總之沒啥出眾的好地方,這一色官職派下去,足夠這些進士喝一壺了!

相形之下,汪孚林候選不管多久,只要避開眼下,無疑就躲過了這一劫!

“至於餘下的,之前各地巡按御史報上來的不稱職州縣主司當中,革退一批,正好就可以安置一批新進士。府推官也是一樣道理,我想多安置二十個人還是沒有問題的。而今歲行人司行人,二甲傳臚孫鑛算一個……”張居正隨口說出三個名字,見張瀚一張臉已經很不好看,顯然這些缺額興許早就有人打好了招呼,他就沒有再建議剩下的名額,而是不動聲色地說道,“至於其他美官,優先照顧那些籍貫在雲貴、瓊州、河南等地的進士。”

如此一來,倒要看東南那些最喜聒噪的進士們還敢怎麼鬧!

儘管張瀚乃是吏部尚書,六部之首,堂堂天官,但他很清楚,自己能當上這個吏部尚書,完全是因為楊博致仕後,廷推的三個人選中,張居正不喜歡左都御史葛守禮的戇直,討厭工部尚書朱衡的自大,這才拔擢了資望都比較淺薄,只列在第三位的他。就因為他登上天官之職,滿朝都真正見識到了張居正的一言九鼎,趨附的人一時遠遠多過了還敢直言的人。

所以,他就算不滿,也不敢忤逆張居正的意思,更不敢在背後玩什麼花樣。他這個資歷比其他各部尚書都淺薄的吏部尚書和當朝首輔掰腕子,還遠不夠資格。而這次如若遵照張居正的意思選官,也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

最重要的是,傳言中得張居正之力才得到三甲傳臚的汪孚林會擱置起來,而不會和其他進士爭搶那些一等一的美官,而張居正的安排沒有任何出格,其中甚至還有沿用洪武祖制的地方,誰能說什麼?哪怕再挑剔的科道言官,也挑不出一絲一毫的錯處!

心頭苦澀的張瀚猶如僚屬一般應了張居正,等到離開文淵閣之後,這才倍感屈辱地長嘆一口氣。

他的年紀比張居正大十五歲,在外又有政績,又有戰功,功勞苦勞一樣不缺,可吏部尚書廷推時卻位居第三,就是沒當過翰林,人人說他資望淺薄,可張居正呢?張居正幾乎就不曾離開過翰林院,所謂資望又在何處?若要真的復洪武舊制,什麼翰林儲才,全都應該一體革除,連親民官都沒當過的人卻執掌天下大政,何其滑稽也!

PS:說實在的,明朝中後期很多閣老確實資歷淺薄,除了在京城翰林院兜兜轉轉,入閣之前啥政績沒有,就是翰林院熬資格,天子面前拼臉熟,根本比不上很多實打實政績累累的尚書。當過親民官的才能當宰相這一條我覺得相當靠譜……繼續求月票^_^(未完待續……)

第五一三章 別想老偷懶

有大人物說汪孚林太過年輕,不如等一等放一放,不急著選官的訊息,和之前汪孚林被人誤認為卷子極得首輔大人賞識,因而被人放在三甲傳臚的訊息彼此一印證,自然而然便引來了無數自以為是的恍然大悟。誰都知道,如果不是第一時間佔據位子,那些一等一的美缺,錯過這個村就沒那個店了。於是,某些進士們原本對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少年出了大風頭而心懷譏誚,如今就越發得意了起來。

更有人認為正是因為此前的輿論,這才壓制住了某種不正之風。然而,這些初出茅廬的進士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