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光滿天,鋪滿了棧橋和千里的江水。江灘邊上的蘆葦叢茂密的杆子,就像柔軟的箭簇一般密密匝匝,被風吹得一忽兒倒過來,一忽兒倒過去。李琅琊將目光投向那江灘上大片茂密的蘆葦,竟然看得有些發怔。一年又一年,這蘆葦還是茂密地生長,一根根青紅的箭簇在秋日的霞光中已經泛起了枯黃和銀白,不過仍然殘留著鮮麗的色澤。那時候江南好風,山明水麗,潔白的水禽飛來落去,他和那個年輕人就是這樣深一腳淺一腳地在江灘上走著,那個年輕的武官步伐輕快,眼底裡輕快得連一縷愁雲都託不住。他記得那人總是快步走在自己前面,明知道自己跟不上卻又頻頻回頭嬉笑,直到自己火起,才笑嘻嘻地又跑回頭賠罪。而那時候,自己最終也只是一笑置之。因為在那樣太平的盛世中,他們的矛盾從來不會比這種小事更深。雖然那人總是愛走在他前頭,可是最後都會回過身來拉自己一把。可是後來就變了,在紛飛的戰火中,或者是為了忠義,或者是為了與生俱來的驕傲,或者僅僅是為了生存,他們一前一後地走著,沉默寡言,不回頭,不呼喚,直到在一個路口,他們走上了烽煙瀰漫和深黑險峻的兩條道路。等到被荊棘刺得滿身創傷的時候,再回頭,再四下尋找,卻發現已經找不到彼此了。思念從來不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流逝,李琅琊曾經以為自己可以忘記,可那些傷痛太深刻,反而加重了思念,想起一回就痛一回,卻無藥可醫。
李琅琊垂下眼睛,用手掩住了臉。他覺得自己差不多已經忘記了彼此是如何離心的,可那些戰報還歷歷在目,連傳令官的呼喊都猶在耳畔。
……
“啟奏陛下,潼關失守!長安門戶洞開!”
“前金吾衛中郎將,今潼關副職守將皇甫端華,通敵謀反,其罪當誅!令及三軍,令及三軍!”
“臣等懇請陛下,速速移駕!”
……
李琅琊合上了眼睛,他不願意再想下去了,再想下去,必然還能憶起那人當年一聲聲喚自己名字的聲音。
“……琅琊!”
他沒有回頭。
“……琅琊!”
渡頭上的人已經幾乎散盡,李琅琊突然頓住了動作,他不敢轉身,只是合上了眼睛。他明白那又是錯覺,他怕回頭仍舊只看到一江秋水向東滾滾而去。他只是凝神聽著身後的動靜——對他來說天地在這一刻變得無比寧靜悠遠——棧橋發出被踩踏的細微響聲,江水嘩嘩流淌的聲音,江上水禽來回的鳴叫……他站定了,全然不管侍女清荷詫異地回過頭來。
“……琅琊!”
他的手不知為何抖了一下,小小的鏡片落在棧橋上,在清脆的一聲響中分崩離析。李琅琊眯起眼睛轉過身子。
江天萬里澄淨,一點點飛舞的水禽以那恢廓浩蕩的一江秋水為背景,在霞光中來回盤旋,耳畔野騖的叫聲變得無比悠長而又空靈。江上漁歌曠遠,漸漸歸於江水盡頭。那人站在棧橋那頭,迎著霞光,筆直的肩背和腰身,李琅琊清楚地看見,他鋒利的眉眼在夕陽中被照得無比清晰俊麗。他正毫無芥蒂地笑開,那笑容竟然明快得連江天落霞都被削了下去。
李琅琊的手顫抖得難以自持,他舉起一隻手,似乎想說些什麼,卻說不出話來。
“琅琊!”
清荷疑惑地來回望了望。“殿下……這是?”
“……故人,是……故人啊……”他舉起一隻手,卻仍舊抑制不住指尖的顫抖。他那隻手舉在半空,卻再也伸不出去。秋日的江風從他們中間穿過,帶動江岸大片的蘆葦柔順地倒伏。
清荷看看李琅琊,又看著對面武人打扮的男子。那人一身布衣,但袖口和腰間都束著帶子,右手自腰間微抬,左手按在腰間劍柄上。雖然笑容明朗,但眼神卻銳利無雙。清荷恍惚覺得,那人就像一柄淬過的利劍,雖然一身樸素,但是那神色之間的從容和釋然,就好像刃口一般鋒利又明亮。她回頭望了望李琅琊,後者眼角沒有淚水,雙唇緊緊抿著,冷峻清瘦的面孔線條彷彿凝固了一般。可她清楚地看見,李琅琊伸出在半空的手指尖在微微顫抖,然後她突然像是覺出了什麼,轉身就跑開了。
皇甫端華大踏步地走上前去。
李琅琊微微向後踉蹌了一下,可他舉在半空中的手腕被對方握住了。那觸感有些粗糙,但是很溫暖,那人的動作很溫柔,卻又不容置疑。
“我回來了。”
溼潤的風緩緩吹過。霞光傾瀉,江聲如歌。
李琅琊微笑起來。
他伸出手,想把被江風吹得粘到臉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