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勉強招架都做不到。”
“呵呵,元皓先生何必自謙。並非你的智計謀略比別人差,也不是你的眼界見識比別人低,關鍵還是袁本初從一開始就走錯了路,所以不論誰來輔助他,失敗也是難免的。”
田豐點頭,同意劉和這個論斷。“公子說的不錯,幸而袁公在徹底失敗之前便撒手人寰,不然以目前的形勢,不出三年,袁公就要親眼看著所有的地盤失去,所有的將士敗亡和投降。”
“不談這些事情了,今日我請元皓先生來敘話,想必你能猜到我的心思吧?”劉和不再繞彎子,單刀直入。
“公子禮賢下士之名天下聞名,田某若說不知道,那就是矯情了。只是,田某已經厭倦了這種勾心鬥角的日子,無意再為人出謀劃策,還請公子網開一面,准許我回鄉隱居。”
“我完全可以理解元皓先生的心情,只是就此讓你這樣一位品德高潔的賢士歸隱鄉里,實在是一種罪過。不瞞元皓先生,早在數年之前,我便開始琢磨如何將你招攬過來,後來您被袁紹關進大牢之中後,我還派人秘密潛入牢中隨時關注著你的狀況。我在幽州的時候,曾經極力建議父親創設了一個叫做監察署的機構,主要職責便是監察州郡官員和軍中將領,防止他們貪贓枉法、中飽私囊、欺壓百姓。元皓先生曾經擔任過御史,為人剛正不阿,又善於分辨是非曲直,正是在監察署任職的上佳人選,我想讓您接替李文憂,還請元皓先生不要推辭。”
劉和說這些話的時候,態度很誠懇,絲毫沒有逼迫的意思。
田豐得知劉和居然如此重視自己,寧可秘密派人在暗中關注自己,卻從不派人暗中來收買和招攬,頓時對劉和的好感提高了不少。按照劉和的說法,監察署的任務並不需要每天出謀劃策,而是按照法規命令巡查和稽核違法官員,這樣的差事雖然會得罪人,但卻正好對上了田豐寧折不彎敢於直言的脾氣。
“既然公子如此器重,田某不敢推辭,只是田某對於監察署的事務毫無經驗,還需李文憂帶上一段時間。”
劉和見田豐同意效力,頓時大喜過望,高興地說道:“這個還請元皓先生放心,監察署有著詳細完整的辦事條規,還有一群能力出眾、品性端正的屬官,以元皓先生的能力,足以勝任!”(未完待續。。)
第五一七章 首屆農博會
就在各路勢力忙著勾心鬥角的時候,劉和卻已懶得關心他們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他覺得近期各地不會再有什麼大事發生,便將手頭上的一些事情交待給了留守鄴城的鮮于輔和田疇,然後帶著一群屬下返回鄴城,準備參加在鄴城舉辦的首屆“農博會”。
農博會的全稱叫做大漢農業博覽展示會,是劉和親自敲定的,整個會展的時間長達三個月,足夠一些偏遠地方的行商和慕名而來的展客抵達薊城。當然了,這個偏遠也是有限度的,目前而言也就是指東到樂浪,北到扶余,西到臨戎,南到徐州的範圍。如果想讓西域諸國的商人或者是交州的旅客參加這場別開生面的展示會,沒有半年以上的時間,趕路的時間都不夠。
沒辦法,大漢的疆域實在是太廣袤了,而薊城的位置又不在腹心之處,所以最西邊和最南邊的人要是想趕過來,光是在路上耗費的時間和財物就是一筆很大的開銷。
之所以將會展的地點放在鄴城,劉和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鄴城目前處於自己實際掌控的地盤中心位置,無論從遼東、從九原、還是從鄴城前往薊城,距離基本上差不多,因為薊城正好處於y字形的中心位置。二是鄴城經過這些年不停的建設和發展,已經具備了視窗示範的作用,可以為其他地方提供一個建設和發展的思路。
按照劉和的規劃,農博會今後每四年舉辦一次,具體地點則仿照後世的城市申辦制,在大漢境內各地輪流舉行,主要目的就是展示各種優質農產品和籽種,以及各種新式的農具和農業水利建設模型,促進各地農業的融合發展,推廣良種和高效農具的使用。
經過去年的那場大饑荒。讓劉和更加堅定了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的決心,他在心中暗暗發誓有生之年一定要讓大漢的糧食產量達到種一年可以吃三年的水平,類似人吃人的事情再也不會發生。
劉和返回鄴城時,距離農博會的正式召開還有十天時間。此時幽州各地的春耕已經全部結束,農民們正好可以利用接下來的一段空閒時間前來參觀。如今幽州各郡縣之間都通上了平坦寬闊的灰泥馬道,來往於各地的馬車隨處可見,大大地方便了普通百姓的出行,縮短了路途上耗費的時間。
幽州牧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