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振華一樣,全都是就近收糧,然後統一運輸,調配到各個倉庫之中,避免了老百姓的運糧之苦。
“國公爺,卑職仔細算過了。以往的辦法有著致命的缺點,讓糧長負責運輸,徵召普通百姓作為苦役。看起來朝廷不用花費一文錢。只管坐地收糧就好。可是沿途卻損耗了數倍的糧食,而且來回走一兩個月,也累及土地耕種,耽誤下一茬糧食。再加上糧長和胥吏盤剝無度。實際百姓的負擔十倍於稅賦。”
吳凱傑簡單的分析了糧長制度的弊端。其實他還沒有點出問題的關鍵。稅收作為一種政府權力,體現了政府對社會的支配能力。老朱以為反正賦稅收上來之後,還要分下去,何必脫褲子放屁,乾脆直接截留到地方就好了。各地糧食都分別解送,地方需要的部分直接截留。
這也造成了士紳權力膨脹,政令不下鄉的糟糕情況。偌大的大明王朝,竟然因為財政的窘境。被小小的滿清欺凌,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按照新的收糧計劃。大縣設定二十個左右的收糧點,小縣安排十個,每一個收糧點吳凱傑都規劃好了。
“國公爺,這些收糧點,最遠不會超過一天路程,也就是說一來一往,兩天之內就把糧食交上來了,相比以往,絕對是方便了無數倍!”
“嗯,下面怎麼把糧食繼續集中起來,這就要麻煩多了。這也是最難的,我們要把效率提高上來,避免糧食的浪費,多節約一點糧食,我們在前方的勝算就大了一分啊!”
“國公爺說的沒錯,安**目前也有不弱的運力,我們可以承擔一部分,另外不足的部分就要僱傭商人運輸了,商人們總有辦法按時把糧食運到位,晉商就是靠著承擔向邊疆運糧的使命才發家的。還有就是就近將糧食輸送到軍營,直接作為軍糧。”
吳凱傑笑著說道:“這些方法算不得怎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