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2 / 4)

”我說:“在春天放養鰱魚,是生物治水,成本低,副作用小,既是預防措施,也是亡羊補牢。以前太湖爆發過藍藻,今後要避免藍藻帶來的危害,鰱魚喜歡吃藍藻,如果水裡有足夠多的鰱魚,湖裡一出現藍藻,就被鰱魚及時消滅,藍藻就不能猖狂了,一旦藍藻把水面封鎖,那鰱魚也無能為力了。”兒子焦急地說:“那怎麼辦?”我說:“藍藻一般是在氣溫較高的夏天發生的,如果藍藻大量繁殖,除了攔截不讓它繼續擴散,還要打撈清理,並要想辦法改善水質,如果下幾天雨,或者氣溫降下來,情況會得到好轉。”兒子說:“沒想到鰱魚這麼厲害,能把藍藻吃掉,以前怎麼沒人想到呢?”我說:“湖裡本來就有鰱魚,不過數量不是很多,如果人們能保護好湖水,藍藻就不會發生,也就不用著大家捐錢買魚苗了。”兒子昂首挺胸說:“將來我要是當上環保局長,就把那些往河裡倒汙水、扔垃圾的,通通抓起來槍斃!”我笑道:“不用槍斃,就讓他們坐幾年牢,他們就不敢胡來了。”

前幾年的太湖藍藻事件,想必大家記憶猶新,全國三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北部水面爆發藍藻,無錫市自來水廠的取水口受到汙染,停止了幾天供水,給居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對農業、工業、商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水城缺水,看起來不可能的事,就這樣活生生地發生了,殘酷的現實,讓人不得不正視這場藍藻危機。實際上,藍藻不止發生在太湖,在巢湖、滇池等很多水域,都相繼爆發過,造成的損失無法估量。藍藻事件提醒人們,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小康生活,光富口袋是遠遠不夠的,如果不重視環保,我們有可能前功盡棄!

第二天,我的手機上收到一條簡訊:“太湖是我們的母親湖,但湖中大量的藍藻威脅著我們的飲水安全,一尾花白鰱能消滅50公斤藍藻,一尾魚苗只需6角,太湖治水每年需1億尾,缺口巨大,讓愛心食藻魚遊入太湖,你只需發簡訊2到XXXXXXX,即可捐贈2元用於購買魚苗,參與‘認購花白鰱,潔淨母親湖’行動!”原來,有關部門不止讓小學生參與認捐花白鰱,還發動了全城的手機使用者,用手機傳送簡訊的方式捐贈,這種方式比較簡便,汶川大地震時也採用過,於是,我欣然傳送了5條簡訊。

隨後幾天,報紙和電視臺也做了相關報道,一時間,參與者踴躍,市民都是幾百幾百地捐款,有不少企業出幾萬元認購,認捐花白鰱的行動,喚起了全民環保意識,增強了市民保護母親湖的認知。有位姓顧的農婦,平時省吃儉用,從不倒掉剩飯冷湯,從不買50元以上的衣服,買菜還價再還價,可樂罐頭、硬紙板盒子也要變小錢,這次她卻慷慨地捐了100元,她說:“我家祖祖輩輩靠太湖生活,如今我為保護太湖水質募捐100元錢,這叫用錢用在刀口上。”有位姓唐的老先生,看到了“保護母親湖”的倡議書後,也捐出了100元,並且說:“人要知恩圖報,太湖養育了我們,我們理應為太湖盡些義務。 ”他們是普通小百姓,對保護環境、感恩自然有如此意識,真令人肅然起敬!

有網友表示:“保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園,每個人都力所能及地做一點,而不是做旁觀者,環境質量就會不斷改善。”也有人表達了不同意見:“僅僅靠放養魚苗就能拯救太湖,這是不太現實的,關鍵還要正本清源,不讓汙染源進入太湖,還有,對捐款的專款專用要有監管,不能讓大家良好的願望落空。”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大家把鰱魚,比喻成藍藻的剋星,其實,真正把水源汙染的是人,而要改變這種狀況的,同樣也是人。很多單位和個人,把附近的河流,當成了天然的化糞池和汙水池,如果一邊在治理,一邊汙染依舊,就是投放再多的魚苗,也是無濟於事的。必須切斷汙染這把閘門,讓湖水休養生息,才有可能扭轉局面。

淤泥在湖底是廢料,還是藍藻的“發源地”,如果把淤泥抽上岸,就是可利用的營養肥料,可以讓工廠、小區裡的草地,長得更茂盛,可以讓樹長得更粗壯,可以讓稻穀麥子結得更飽滿,可以讓低窪地變成豐收的稻田,可以節省大量的化肥……等等。以前的水利大多是主動型的,有修渠呀,浚河呀,現在的水利是被動型的,發大水了才去築堤壩,而且,由於築路、開發等基建工程,很多河流被堵塞,主動疏導變成了被動防守,俗話說:“水火無情。”我們要防患於未然啊,現在麻痺大意,將來會後悔莫及的。

沙漠不是一天形成的,江河不是一天汙染的,有其因,必有其果。一根小小的汙水管道,可以汙染一條大江,我們隨意砍伐身邊的樹,有一天無樹可砍了,我們就失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