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提起了興趣。
三鬥介紹說:“新船,是小的瞎琢磨的。以前,小的也沒有什麼把握。經過這次建造戰船之後,小的修改了很多地方。小的可以說,方案已經足以稱得上完備了。就等教授批准了。”閻柔道:“說說,那船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用處。說了,我才能決定是準還是不準。”
……
三鬥說:“這種船要比現在的船更大一點。水下一層,水上三層。水下的一層就不用細說了。水上的三層,外面均用生牛皮包住,既防矢石,又經風浪。這種船最大的作用,是能夠遠航。”
“全部都包住嗎?”閻柔問道。三鬥解釋說:“也不是全部包住。水面,就留出一個前甲。前甲上面無樓。一層的‘船樓’只佔中間和船尾。而二層的‘飛廬’則相反。‘飛廬’在‘船樓’的上面,前齊後不齊,讓出船尾方向的‘船樓’樓頂。這樣一來,整隻船的重量就集中在船的中部,有利於船隻的穩定。”
閻柔問道:“那三層又是什麼呢?”三鬥忙道:“哦,我忘了說了。三層是‘雀室’,很小。建在二層‘飛廬’的前端上面。‘雀室’最高。站得高,就看得遠。哨兵可以在那裡觀察海面情況。”
閻柔又問:“對外攻擊主要造什麼手段呢?”三鬥道:“還是造弓箭。只需要在蒙著的生牛皮上開孔就可以了。在沒有戰事的時候,生牛皮還可以捲起來。”
“能裝多少人呢?”閻柔問。三鬥答道:“正常裝載一百個人。最多可以裝載三百個人。”
第二卷 第272章 水軍出征
第272章 水軍出征
閻柔問:“怎麼就能保證它能夠遠航呢?”三鬥道:“不知閻教授見過不倒翁沒有?”“不倒翁?那是什麼玩意?”閻柔問。三鬥答道:“就是一個小孩兒玩耍的東西。一推就倒。但是它倒了之後。卻能夠恢復原狀。”
“哦?還有這樣的神奇之物?”閻柔問,“管事帶一個來沒有?”“沒有,我沒有不倒翁。我只是見過不倒翁,”三鬥道,“年輕的時候,我飄洋過海,遇到了大風暴。最後船翻了。還好,我扶著打爛的木頭,飄到了岸邊。在那以後,我就一直想啊,要什麼樣的船才能經受住那樣的風暴呢?後來,我見到了不倒翁,受到了啟發。這次造戰船的同時,我又進行了一些試驗。我相信,我說的這種新船,能夠抵擋住我曾經遭遇過的同樣的大風暴。”
由於三鬥是匠人,表達能力有限,也只能說到這種程度了。說到這種程度,實際上還是沒有說清楚為什麼就能保證船隻能夠遠航的問題。不過,三鬥已經向閻柔傳遞了一個資訊,那就是三鬥是真有把握。而並非信口胡言。這樣的資訊,在目前並沒有暴發戰事的閒暇之時,也就足夠了。閻柔就沒有再問。
實際上,對於讀者來說,又不一樣了。讀者普遍都是接受過教育的人士,是很容易理解那些科學道理的。對於不倒翁來說,它的底部是圓形的;在不倒翁的內部,有重物固定在最下面的部分。它為什麼不倒呢?百度百科說,是因為它的重心很低,那當然是錯誤的了。
不倒翁的殼體材料是很輕的。當不倒翁在傾斜的狀態時,把著地點看作支點,這時就會發現,底部雖然距離支點很近,但由於底部固定的物體足夠重,力乘以力臂得出的力矩是大於另一方的,因此底部就一定會向下運動,直至恢復原狀。力矩原理,才是不倒翁不倒的奧秘所在。
三鬥所說的新船,那意思是說,在船體的底部,就像不倒翁那樣,進行配重。實際上現代船隻,除了民用的小船之外,都是配了重物的。因而現代船隻的抗風暴能力特別的強。不過,在這裡,除了船底配重之外,還有一項技術是古人不知道的。那就是尖形船底。
尖形船底加上配重,那個重物就能更好地保證船身的平穩度,才能真正達到不倒翁的效果。三鬥不知道尖底,屬於時代的侷限。這是沒辦法改變的事情。
……
有人就要說了,我這船,總共只能裝兩千斤。你給我配一千斤石頭,我就只能裝一千斤了。那配重,不是冤枉嗎?這樣的配重,當然冤枉。凡是小船、凡是載重量不大的船,配重都很冤枉。
大船就不同了。大船有個概念,叫做最大排水量。最大排水量是什麼意思呢?也許有人會說,船隻全部浸入水中所能排開的水的質量。那當然是錯誤的。大船跟小船相比,有一個顯著的不同之處。那就是大船的底艙是密封的。這裡說的密封,自然是相對於水而言的。在密封艙的上面,就是甲板。在甲板邊緣的船舷上,會開出許多的小孔。小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