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我們假定三種情況的相遇。彼軍我軍,彼軍我民,均是我勝,只有彼民我軍才是我敗。這樣一來,就可以說明我軍雖然戰鬥力十分強大,但十分受惜百姓。勝也有理,敗也有理,似乎能夠滿足需要了。”
“十分能打,又顧忌百姓,錯實不錯。”尊重道:“不過這樣一來,至少就要打三仗,而且彼民我軍的一仗必須放在最後。我軍還要在最後一仗之前,事先佔據北方才行。”
萬臨山道:“讓我們來具體設想一番。第一仗彼軍我軍最好辦。我軍只須按照通常的情形。爭取一般的勝利就行了。難就難在第二仗彼軍我民。若示之以杜鵑、成都一方的民眾,則我軍處在南方,不利於最終繞到北方去。若示之以一般村莊的百姓,則村莊百姓很可能會被屠殺。我軍事先一方面要哄騙百姓不逃離村莊,另一方面還要查詢村莊中個別重要人物並帶離村莊,勞神費力,又於心不安,實在難以周全。”
尊重道:“其實第三仗彼民我軍豈又不難?萬兄你想,彼軍尚且不勝,又怎會派一般民眾上陣?我軍根本不能保證對方是否會出此下策,亦不能肯定對方是否將此下策押到前兩仗之後。”
萬臨山道:“看起來,還是有些遺漏。說三仗,不一定只有三仗。如果三仗之後,敵軍又忽然掉頭南下,再次攻擊成都,後果更不堪設想。”
“行了,足夠了。”尊重道:“想到這些,已經足以證明小弟對於軍師的吩咐沒有怠慢之意了。”
六月三十卯時,眾將齊聚一堂。
因為普遍沒有想出引敵的辦法;個別的,像萬臨山、尊重這樣的,想出的辦法亦十分勉強;故此眾人大都惴惴不安。
片刻之後,雷絕招從內室轉了出來,款款入座,然後道:“都坐下。”眾人都坐了。雷絕招道:“兵貴神速。為節約時間,我就不一一問答了。關於吸引吐谷渾到包圍圈的問題,我自己的想法如下:
“我軍按原藉歸屬分作四部,四萬四川藉士兵先行北上。十萬吐蕃藉士兵回到四姑娘山,九萬劍南藉士兵進駐中江、三臺、鹽亭一帶,八萬大理藉士兵則留守灌縣。
“吐谷渾逼近我軍而又沒有行動,說明其未知我軍虛實。見到四川藉士兵慌忙北上之後,吐谷渾將判斷出兩個原因,一是北方西夏邊境有事,二是我們在南方吃了敗仗。又因為北面劍閣一帶的道路艱險,吐谷渾必不肯輕易追擊。這時,他們就會往灌縣、杜鵑、成都方向南下。然後,駐灌縣大理士兵裝作追趕四川藉士兵的樣子,迎頭將其截住,兩軍對峙。
“此時,對於吐谷渾來說,灌縣、杜鵑、成都等南方城市已經遭受大理軍隊的洗劫,已經沒有油水。是否與大理軍隊開戰,十分躊躇。然後,就在他們彷徨無計的時候,駐四姑娘山的吐蕃藉士兵在邛崍山西面北上,自邛崍山與夢筆山交界的山口紅杉坪插出,十萬大軍再次兵分兩路,一路自米亞羅奔赴理縣。另一路繞道亞克夏山口,自黑水往西爾、茂縣迂迴。這時,吐谷渾軍隊的主力正在與大理軍對恃,另一部分軍隊守在偏北的方向,防止四川藉士兵掉頭南下,西面完全沒有佈防,吐谷渾全國民眾很快地,就會被驅趕到茶坪山的東面。
“當吐谷渾九十萬人口全部****在綿竹、什邡一帶之後,百姓的負擔立即顯露。加上地形、氣候等原因,其作戰能力勢必大大削弱。他們東有劍南士兵,西有吐蕃士兵,南有大理士兵,他們只能求和。謀求與大理、吐蕃、劍南的聯合,共同對付四川藉士兵,他們才有一線生機。我們的軍隊在答應聯合的同時,可以假裝以各自先行北上為條件。為此,各軍之間可以假裝一些小的衝突,同時,還可以用小範圍的殺傷直接對吐谷渾施加壓力。被使其不得不接受四川藉士兵前引,吐谷渾夾在中間,其它藉士兵後追的局面。
“整個計劃的基點,在於敵暗我明。其要點,在於吐谷渾軍隊輕率地越過茶坪山。而只要它的軍隊過了山,以後的一切便水到渠成了。縱使其翻然悔悟,也改不了被趕進包圍圈的命運。
“這便是我的想法,我的答案。諸位若有更好的辦法,現在請說;沒有更好的辦法,就不用說了。”
由於都經歷了苦苦的思索,故此眾人聽了雷絕招這番計劃。都打心底冒出了佩服二字。萬臨山更是想到:真正高明的謀略,就像雷絕招的計劃這樣,總是十分簡單,同時又十分可靠。自己原來所想的既複雜又漏洞百出的計劃根本就上不了檯面。吐谷渾進兵四川,遲早都是要過茶坪山的。雷絕招計劃中惟一的一處偶然,也是建立在必然的基礎之上的。
“大家既然都不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