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2 / 4)

小說:女主三國 作者:莫莫言

好了。想到這裡,張修不禁打了個寒戰。如果按照這種七比一的消耗比例,自己五萬大軍就只能耗掉蔡軍的七千士兵。但是,情報卻顯示蔡軍有兩萬人左右。前景不妙,前景不妙啊。

……

咦?蔡琰不是降兵麼?降兵怎麼可能會這樣捨生忘死的呢?不錯。蔡琰是降兵。首戰必勝,首戰必輕鬆勝,這是蔡琰一定要做到的。

燒輜重,這個好說。無非就是地形上,一邊有危險,一邊沒有。然後在有危險這邊發動埋伏,吸引敵軍。等到敵軍被調動之後,再發動沒有危險那一邊的埋伏。而對於這邊的人來說,雖然埋伏的位置不好,山也不高,林也不深,但是卻一點都不危險。他們衝出去。與之交戰的是輜重兵。降兵是降兵,降兵同樣也是士兵。因而降兵早就知道輜重兵沒有戰力。因此,人人無畏,奮勇殺敵,快刀斬亂麻,很快就將輜重兵殺死。然後點燃了輜重車輛。

麻煩的是三官山兩峰上的伏兵。這些伏兵剛開始的時候,距離敵軍非常遙遠。當然,這個遙遠不是指水平距離,而是指到達所需要的時間很長的意思。既然遙遠,那麼就安全了。因而剛開始放火箭引燃少量輜重車,吸引敵軍,這部分行動能夠正常進行。

但是,後續敵軍來了之後,敵軍人數一多,就把山峰圍住了。山峰上的蔡軍就沒有了退路。而這個時候,到底敵軍吸引得如何還不知道。於是,這裡就出現了問題。假若山峰上的蔡軍害怕被山腳下的敵軍包圍,必然就會早早地下山撤離。那樣一來,吸引敵軍的效果將無法得到保證。焚燒敵軍輜重的計劃也隨之無法實現。

現實的情況上,山峰上的蔡軍並沒有逃。他們一直堅持發火箭引燃輜重車。當敵軍快要攀到山頂的時候,就一陣石頭扔下去。他們成功地將前後數里的敵軍都引了過來。並且,他們在石頭用完之後,還發火箭引燃了山腳的樹林,把七千敵軍付之一炬。

是什麼原因使兩座山峰上的蔡軍士兵如此英勇的呢?當然不可能是戰前動員,更不可能是長官的命令。經常看到一些小說裡面說,長官命令:“死戰不退!”於是,士兵就死戰不退。行嗎?不行吧。相信就算是蔡琰也上到峰頂上去,與那些士兵一起死,估計也不見得就會有士兵願意死。寧願死戰而不退卻計程車兵。一定不是剛剛投降計程車兵。就比如田潤計程車兵,首次出現死戰不退現象是在廣宗,而不是青州。那個時候,首領已經與土兵建立了信任,結下了友誼。在長期的紀律約束之下,士兵才可能英勇無畏,視死如歸。

蔡琰這邊計程車兵卻不行。稍有壓力,就難以保證士兵不會譁變。三官山兩峰上計程車兵完成了英勇的壯舉,其原因,說穿了一點都不稀奇。原因,是因為另一座山峰。

當日,蔡琰站在埡口北望,只見連綿群山之中,一峰獨秀,距離非常之近。這座山峰,就是三官山的另一峰。峰腰樹木萌綠,林濤起伏。於是,蔡琰就想到了架設繩橋。

下來之後,蔡琰就安排士兵,把帳篷的棕繩拆下,編織繩橋所需的長繩。帳篷則以草繩暫代。繩橋的一端系在三官山兩峰峰頂的巨石之上,另一端系在“另一峰”山腰的樹上。由於時間充裕,做成的棕繩夠長。最後兩峰各架了兩道繩橋。

做繩橋的同時,還砍伐青剛樹的丫頭,也就是人字形的那一部分。這就做成了士兵吊繩橋的簡易工具。還運送了大量的稻草,在另一峰這邊,士兵的降落地點,鋪成了緩衝墊。

等到萬事俱備的時候,敵軍還沒有來,蔡琰就讓士兵先滑了一下繩橋。試試有沒有問題。結果沒有問題。也因為這麼一滑,就把士兵的膽子整壯了。士兵們有了可靠的退路了,士氣就高漲了。

於是,兩峰上的蔡軍士兵就在蔡琰的謀劃之下。輕鬆完成了“死戰不退”、“捨身成仁”的壯舉。事實上三官山戰鬥的戰損比並不是一比七,而是零比七。

……

進入初平二年,農曆辛未年,公曆191年,千里冰封的河床開始發出陣陣冰裂的響聲。不是因為陽光的照射,而是因為冰封了一個冬季的長河的內心早已經****湧動。它已迫不及待了,來不急等待陽光的溫暖,來不急等待春風的撫慰。它已冰封得太久,它的內心早已充滿了渴望。就在這麼一個早晨,那洶湧的****突然“譁”地一下,破冰而出,宣告早春的來臨。

與****同時湧出的,還有黑山的黃巾賊匪。

趙國、常山、中山國三郡,田郡的駐軍都只有一千人。就這麼區區一千人,比起當初毛城縣城的五百人來說,根本就好不到哪裡去。郡城,不管怎麼說,規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