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道者,雖死無憾。
一句簡單的話語卻說盡了道祖對於“道”的渴望。
夜羽望著道祖的虛影,腦海裡卻是浮現出了跟道祖一樣行走在追尋“道”之路上舍生忘死的前賢。
想那留下了九張畫軸傳承的天悟就是其中之一。
“哈哈,沒想到老夫死去之後可以收到你這樣的弟子,我們也算有緣。
但是有一點要跟你說明,這裡是屬於我遺留在人世的神識空間,這裡的時間流逝跟現實世界的時間流逝有著天壤之別。
或許我們在這裡暢談百年,外界也不過一天,也有可能會相反,我們在這裡數天,外界已經滄海桑田。”
道祖目露欣慰的看著夜羽一字一句的說道,畢竟這種在歲月長河中傳道的事,他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故此就連他也無法把握可以掌控現實世界的時間跟這裡的時間同步。
“就像師尊所說的,聞道者,朝夕生死。
弟子願意陪師尊最後一程。”
夜羽搖了搖頭,他知道道祖這次顯現之後就會徹底煙消雲散。只因道祖已經將所有的法與道都盡數傳授給了他。
“那好,我們重頭再來一次吧,這次來一次完整的論道。”
道祖目露神芒,他就這樣跟夜羽仰躺在歲月長河裡互相論道,他們的關係已經是亦師亦友。
道祖曰:
“希言自然。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
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
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
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已經深得道祖真傳的夜羽,自然不會無動於衷他接著,道: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夜羽的這番言論其實就是來自道經裡面,只是夜羽說出來時,卻又是另外一番韻味。
若是有其他人在這裡的話,一定會發覺夜羽身上所散發的氣息跟道祖身上所散發的氣息越來越像,仿若他們是一母同胞似的。
道祖繼續說道: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爾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
無執,故無失。
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
或強或羸﹔或挫或隳。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
其事好還。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
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強。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山中無歲月,世上已千年。
夜羽的神識一直停留在道祖的神識空間裡與道祖互相論道,卻不知世上早已經是滄海桑田。
彈指間,悠悠歲月轉瞬即逝。
然而這一切夜羽卻絲毫不得而知,他更加無法知曉在道祖墓地裡的王森等人早已經回到了靈界。如今的他只是陪在道祖身邊的一名弟子,僅此而已。
“徒兒,為師知曉你命中帶煞,一生都將在生與死之間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