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髮男子的嗓音好像出了點問題,他的聲音極其沙啞,但又充滿了磁性,讓聽到他說話的人不會感到厭煩。
“不會吧?你不會還在做夢不成?
還是說你昨晚撞到了腦袋?
又或者說你還沉浸在戲裡?
不會是最為狗血的失憶吧?”
葉琊有些無語的看著那個白髮男子,若不是看到他眼睛裡流露出的是茫然不解的眼神,葉琊都會懷疑是對方故意都他們開心。
“我的名字是葉琊,她叫張美仙。”葉琊自報家門後話語一頓,繼續道:“不過你能活著也算奇蹟了,或許在你身上發生了人間慘劇,失憶也是件好事,記憶是痛苦的根源啊。”
葉琊一本正經的看著那個失去記憶的古人調侃道。
“那不是太可憐了,我們今天要去道教的各大宮殿了,第一站就去鬥母宮好嗎?”
張美仙早就換上了乾淨的白色短袖,她用可憐的目光看了看那個白髮男子之後對著葉琊說道。
“嗯,東西收拾一下吧,順便報警好了,畢竟這位兄弟孤苦伶仃的一個人也是蠻可憐的,我們就把乾糧還有水留給他吧。”
葉琊跟張美仙只帶走了他們的揹包,就連帳篷還有乾糧還有水都留了下來,秉著好人做到底的原則,葉琊還留下了一套衣服給那個古人大哥。
當葉琊跟張美仙離開之後,那個白髮男子還是沒有任何動作,他有些頭痛的揉了揉太陽穴,他很想知道自己究竟是誰,又是因為什麼而出現在此的。
對於葉琊來說,有關那個白髮男子只是一段小插曲罷了,如今他正跟張美仙朝著道觀之一的鬥母宮而去。
鬥母元君,簡稱鬥母,也叫鬥姥,是道教崇拜的女神。
道教說她是北斗眾星的母親,原來是龍漢年間的周御王的妃子,名叫紫光夫人。
由於一個春天她在花園遊玩有感悟,生下九個兒子。在道教中,鬥母崇拜十分普遍,許多道教宮觀都建有“鬥母殿”、“鬥母閣”、“鬥母宮”,專門供奉鬥母。
鬥母宮又名龍泉觀,位於泰山風景區三官廟的南面,鬥母宮是泰山景區中最為幽靜的所在。
鬥母宮古名“龍泉觀”,它臨溪而建,分為北、中、南三院,山門面西。鐘鼓二樓直接建於宮門兩旁並與山門連在一起,來到鬥母宮,北看天門依然高掛,遙遙不可及;南望來路,一些低峰矮山卻盡在腳下了。
鬥母宮分前、中、後三院。中院有西向山門,精雕石獅蹲列門下。門側分列鍾、鼓樓。院內正殿原祀鬥母神,俗稱千手千眼佛。今置地藏菩薩銅像。東配殿原祀精雕紫檀觀音、文殊、普賢三菩薩,均毀於1966年,今為文物展室。
前院,北有僧房,東南有寄雲樓,均闢為茶室。院中有清光緒年間趙爾萃所建的天然池,蓄龍泉水灌溉田地。池北為南山門。
後院有正殿、配殿及禪房,東有聽泉山房及龍泉亭,供遊人小憩賞景。亭下澗內有“三潭疊瀑”如龍飛舞,名飛龍澗。遊人立於潭間,流水聲似絲竹奏鳴。西山門外有古槐巨枝伏地,如臥龍翹首,俗稱臥龍槐。
宮南西崖有“蔚然深秀”、“洞天福地”、“膚寸升雲”及“蟲二”諸刻,與山色輝映。“蟲二”字謎即“風月”二字拆去邊框,意為風月無邊,景色秀麗。
宮北有高老橋,傳古代黃老道徒高氏建立。橋北道西是人祖廟,原祀秦始皇,清代改為三官廟,祀天官、地官、水官。建國後改為小學。
“累死人了,沒想到鬥母宮這麼大,一轉眼天都黑了。”
在鬥母宮東殿上,一臉疲憊不堪的葉琊跟一臉幸福快樂表情的張美仙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可是真的不虛此行啊,我要給菩薩磕頭謝恩才行。”
張美仙看到了她最敬重的文殊菩薩的佛像,不由分說就跪了下來。開始虔誠的叩拜。
“你啊……”
葉琊只能搖了搖頭,他並沒有跪拜,但也還是作揖了一下,而後他看著一臉認真表情的張美仙開口問道:“美仙,你知道鬥母宮的傳說嗎?”
“不是那個紫光夫人而得名的嗎?”
張美仙叩拜完之後站起身不解的看著葉琊問道。
“傳說當年鬥母宮的尼姑不守佛規,鬧出緋聞,常為人所唾棄。
清光緒二十五年,濟南才子劉廷桂登泰山,經過鬥母宮,一怒之下寫下了“蟲二”二字,隱晦地辱罵尼姑只會搞風花雪月之事。
據傳劉廷桂還送尼姑一塊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