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出,木塔比城牆最高處還要略高一些,每座木塔裡各有兩個人在進行操作。之前,兩座木塔和鐵臂都被一層破布遮蓋,所以師父沒有特別注意到它們。
士卒們取完戰利品,紛紛圍到兩座木塔下,“嗬!嗬!嗬!……”地歡呼不止。
師父茫然地看著木塔和鐵臂,問:“風兒,這是什麼怪物?竟有如此神力?”
劉若風笑答:“師父,這不是怪物,而是一套機械裝置,是弟子根據別人的記載仿製的。它的發明者叫阿基米德。”
師父一聽,揮手叫道:“基米?真了不起!基米!”
師父這麼一叫,其他士卒都跟著振臂高呼:“基米!基米!基米!……”
此後,“基米”就成了羅陵城的人們對這種機械裝置的稱謂,真讓劉若風啼笑皆非。
師父令部分士卒將匈奴人的屍體運到小河對岸掩埋,死馬運回城中犒勞三軍,活馬則養起來;己方死、傷的人員全部運到城中心,供家屬認領或交兩位神醫醫治。
士卒來報,攻西城的匈奴步兵也退走了。
這一戰的勝利,讓羅陵城聲名大振。附近州縣一些人舉家來投,城中人口迅速增加,卻也給住房、糧食帶來沉重壓力,絕大多數人只能住在臨時搭的草棚裡。
師父師孃一面派人加高、加固城牆,一面規劃房屋建設。按照師父師孃的設想,要沿城周留出一條環城大道,再修築十字形的兩條大道連線東西、南北城門,方便守城隊伍的調動;兩條十字大道把整座城劃分為四個城區,每個城區內都計劃修建兩橫兩縱的“井”字街道。房屋統一建造,按居住人口分為不同的戶型,無償分給各家各戶。所需材料,一是從城內城外倒塌的房屋中挑選還能使用的材料,二是派人到東邊山中採劃木材、石材。男人們白天出城種地、劃木,晚上還要搶修房屋;女人們燒水、做飯、照顧老幼,或者隨華神醫外出採藥。
劉若風看出,師父師孃的做法秉承了其先輩聚義造反時那種樸實的均富思想,他很想看看這種制度能否生存長久,所以積極地予以協助。另外,劉若風加緊督造連弩和“基米”,又將“基米”的木塔全都裹上銅皮,使它能抵禦火攻。
到八月底,劉若風在西門、北門分別建起一套“基米”裝置,四道城門的守卒各配備上十副連弩。
第四十五章 貴婦
九月、七日,師父師孃找來劉若風議事。
師孃:“風兒,現在城裡糧食存量不多,省著吃,恐怕也不夠一個月了。這一季作物收穫、晾曬出來,至少還有一個多月,城裡人口卻在不斷增加,不接受新來的人吧,又於心不忍。所以,想讓你想想辦法。”
師父補充:“風兒,你知道嗎?初步查點,城裡人口已近五千,大大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即使這一季作物收穫後,恐怕也支援不到來年哪。如果你沒有辦法弄到糧食,那就只能用老法子,組織人馬,出外搶劫。”
劉若風知道,師父的話雖然不太中聽,說的卻是實情。他慨然道:“師父師孃,弟子曾有承諾,要幫羅陵的災民尋求外界的援助,弟子不會推辭!弟子即刻就可動身。弟子走後,師父師孃要保重身體,注意安全,收割糧食的季節,正是匈奴人到處搶掠的時候,要將偵察遊哨放得遠一些,早發現、早準備。”
“好,我們知道。要不要派幾個人協助你?”
“不用。弟子一人,行事方便些。”
師孃:“風兒,我們想念芸兒,還有小孫孫一凡,你能不能將她們娘倆帶回羅陵來?”
“師孃,弟子到了鹽幫,看情形再說。你們的掛念,弟子會轉達煙芸的。”
劉若風換回那套晉軍服裝,騎上一匹從匈奴兵奪得的戰馬,沿大道往南疾馳。
一路無事。不一日,進入東州。
劉若風直接到王蹈府門求見。門上說,王大人上朝未回,讓劉若風在門外等候。
一乘小轎直趨府門口。劉若風以為是王蹈回來了,忙喚道:“王兄!王兄!”
轎子停下,轎側綢簾掀起,一個女子往劉若風看了看,說:“軍爺,你是不是找司農大人?這不是老爺的轎子。”隨即放下簾子。
劉若風覺得這女子有些面熟,在記憶中一搜,想了起來,叫道:“小秀!你不認得我了?”
簾子又起,那女子往劉若風臉上細瞧一會兒,叫出聲來:“劉公子,是你!”
小秀跳下轎子,用手撐起前面轎簾,扶一名嬌俏的年輕貴婦、踩著轎伕的後背,跨下地來。這貴婦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