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較緩的山灣,老百姓的房子就散佈在各個山灣裡,全村共有七個小組,有人口一千二百多人,只是這和木村的田全是一層一層的梯田,都隨著山勢變曲,倒也有幾分美感。由於全靠山上流下的澗水澆灌,現在才收了莊稼,人們也無心去去管理,好多田裡都沒有水。
農作物除了一點水稻外,就是沿著山嶺種點玉米什麼的,還有就是種土豆,田邊地角都是,聽說每家都有上千斤,不過卻換不成錢。好在靠上的山壁腳下有不少山林,裡面樹木茂盛,倒也解決了燒柴問題。
當劉思宇看到很多人家還住著用茅草蓋的房子時,心裡有一陣心酸,改革開放都十多年了,我們的老百姓還過著養牛耕田,養豬過年,養雞換錢的生活,還住著這四處透風的房子,看到那一張張純樸憨厚的臉,還有那被歲月刻上的一道道皺紋,劉思宇一下子感到自己肩上的責任似乎很重很重。
看到劉思宇沉默不語,姚遠林也嘆著氣說道:“劉書記,你也看到了,我們村就是這麼個現狀,說起這些我這個村支書都沒臉見人,當了十多年村幹部,我們村還僅僅解決了溫飽問題,我問心有愧啊。”
“老姚,這不怪你,是我們當領導的沒有做好啊,不過我相信只要我們大家想辦法,就一定能改變這種落後的狀況的。”說到這裡,他停了一下,又一字一頓地說道,“一定能。”目光中充滿了無比堅定的信念。
杜清平聽得心裡一震,不但是他,就是姚遠林謝成昆和鄧國中,也心裡一震,似乎受到了劉思宇的神情的感染。一種想做點什麼的使命感從心裡猛然升起。
特別是杜清平,一下子覺得自己選擇跟著劉思宇是一個多麼正確的決定。
接下來的時間,劉思宇只是專注地聽,仔細地看,卻很少再發言了,不過當他們走到懸崖口時,看到那巨大的岩石和山下那些房屋和農田時,那劉思宇仔細地看了很久很久。
他有了一個想法,只是他沒有聯絡和木村,這個村的聯絡領導是李凱,有些話現在還不方便說。只有在他們走到一條山溝邊,突然看到那溝兩邊竟然長了不少魚腥草時,眼裡不由一亮,隨手拔了一根,就扭頭對謝成昆說道:“老謝,這個東西你們這裡多不多?”
謝成昆和姚遠林一看,原來劉思宇說的是這個,就笑著說道:
“這個啊,我們這裡滿山都是,劉書記是不是想吃這個,我讓娃他媽給你弄點,這東西涼拌來吃味道還不錯。”
“哦,”劉思宇沉思了一下,就沒有再說什麼。幾人又繼續一路走一路看,就這樣到了和木村小。
這村小實在是小,只有四間簡易的木屋,都東倒西歪的,給人一種搖搖欲墜的感覺,木屋前是一個較平的泥壩子,壩子的前端一個石墩上插著一根竹杆,上面竟飄揚著一面國旗。
看著迎風飄揚的國旗,劉思宇的眼睛一亮,這學校雖然簡陋……
()
姚遠林向劉思宇介紹道:“劉書記,這學堂的學生除了我們村的以外,還有大坪村的。”
“大坪村沒有學校?”
“沒有。”
“這裡有多少學生?”
劉思宇皺了一下眉頭,看到這小學破爛不堪的樣子,也不知道這些學生下雨天怎麼過。
“有將近100個學生,學校裡除了姚清水是民辦教師外,另兩個都是代課教師,一個是大坪村的,一個是我們村的。”
劉思宇走近教室,這時學校早已放學了,教室的門被一把掛鎖鎖著,但透過窗框上塑膠薄膜的破洞,可以看見教室裡整齊地放著破爛的桌凳,還有幾張明顯是斷腿的,下面用石塊墊住,地面也是坑坑窪窪的,一塊木頭做的黑板不知道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油漆掉得東一塊西一塊的。
劉思宇再斜著頭看向房頂,幾個大洞赫然露出。
這樣的教室,遇上颳風下雨,如何得了?劉思宇的心裡更加沉重起來,這教育現在可歸自己負責了。
太陽要下山的時候,劉思宇他們三人離開了和平村,臨走時,劉思宇讓姚遠林和謝成昆先帶著村幹部作好準備,明天綜治辦的王軒成帶人上來一齊催收農稅提留,具體工作要求,他會告訴王軒成的。
回到鄉里,杜清平把姚遠林送的那把魚腥草送到了劉思宇的屋裡,這才回去休息,因為在路上劉思宇已讓杜清平通知王軒成明天上班時來自己的辦公室,並杜清平和鄧國中做好準備同,陪自己到統山村去看一看。
杜清平和鄧國中聽到明天陪劉思宇下鄉,心裡非常激動,倆人向劉思宇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