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3 / 4)

小說:漢瓦 作者:上訪不如上網

這時,下面的人過來稟報:“孫堅孫文臺與袁車騎鬧了起來,到了刀兵相見的地步,得眾諸侯勸勉才各自退兵。孫文臺憤然撥營而去,欲回江東,現已至伊水橋。”

就在昨日曹操和劉澤在函谷與董軍激戰之際,孫堅率軍在洛陽宮室廢墟上打掃整理,有手下的軍士發現一口井中的五色毫光隱現,報於孫堅。孫堅喚過軍士,點起火把,下井打撈,發現了一具婦人的屍體,旁有一匣,開啟一看,乃是一方玉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旁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面刻著八個篆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程普見識廣博,告訴孫堅,這個玉璽正是傳國玉璽。面對這鎮國之寶,孫堅在這一刻產生了貪念,要不說曠野拾巨金,密室遇豔婦,是人品格的試金石,孫堅顯然沒有跨過心理的這道坎,在程普、韓當、黃蓋等部下的慫勇下,孫堅決意將玉璽藏匿,開始做起他位登九五的夢來,嚴令手下軍士不得洩露,準備回江東圖謀大事。

但事情千算萬算,卻也漏算的時候。孫堅的軍中,有一士卒是汝南人,乃是袁紹的同鄉,本來就有投靠袁紹的打算,此番事件之後,認為他升官發財的機會到了,連夜悄悄地溜出了營地,稟報了袁紹。其實這也是孫堅心慈手軟,如此重寶,他都起了貪心,更何況其他人,要不歷代建皇陵的工匠士卒,皇陵建成之日便是他們喪命之時。孫堅若是心狠手辣的話。將當時在場的全部兵卒坑殺,自然也沒有這個禍患。但平時孫堅體恤部下,愛兵如子,根本就沒想到要殺人滅口,留下了天大的禍害。

結果自然是孫堅與袁紹對峙於大帳,袁紹要孫堅交出傳國玉璽,孫堅矢口否認,最後搞到了劍撥弩張的地步,眾諸侯苦苦相勸,才算沒有動起手來。

反正事情已經鬧大了。孫堅乾脆撥營起寨準備回江東了。而袁紹又豈肯善罷甘休。秘密地差心腹之人連夜趕往荊州,教荊州刺史劉表半路截殺。

曹操和劉澤得到訊息,出營視之,見孫堅引一軍開撥過來。拱手道:“文臺為何不告而別?”

孫堅素於曹操、劉澤相善。乃下馬道:“是孟德、潤德二位賢弟。袁紹欺人太甚!我軍中有一小校。由於違反軍紀被我責罰,故而逃到袁紹處誣陷我私藏傳國玉璽。袁紹身為盟主,不詳查事端。反而聽信一面之辭,大營之中,於我發難。我孫堅何等樣人,豈可貪圖寶物而失了信義二字?當場我便立下重誓,如果私藏玉璽,異日必萬箭穿身而死!可袁紹只聽信小人信口雌黃之言,苦苦相逼,我一怒之下,撥劍相對,得眾人相勸才算罷手。既然袁紹不相容,孫某也就只能不告而別了,這天下之大,豈是他袁紹一手能遮了的?”

雖然孫堅信誓旦旦,但曹操又豈是他輕易能瞞得了的,畢竟此事疑點重重,不是單憑孫堅發個毒誓就能澄清的。但曹操卻面上不動聲色地道:“文臺不必心急,也不必這麼急著離去,待會兒可隨我去本初那裡理論,是非曲直,自有公斷,曹某就算拼了性命也要還文臺一個清白。”

孫堅面露遲疑之色,搖頭道:“孟德好意我心領了,只是堅早已寒心,堅與董卓,素無仇怨,只因為國家社稷,才甘冒刀矢之險討賊興漢。他袁家本與董卓有著滅門之禍,卻不思復仇,高壘不戰,包藏禍心,前者袁術剋扣糧餉,陷我軍於絕境,為徐榮所敗,今番袁紹聽信小人讒言,苦苦相逼,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去意已決,孟德就不必再勸了。”

劉澤心裡明白,孫堅此番得了玉璽,猶如困龍思歸海,這洛陽肯定是留他不住了,也就不再相勸,拱手道:“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既然文臺兄去意已定,我們也就不好相勸了,青山不改,還望我們能有相會之日。”

孫堅回禮道:“多謝潤德賢弟,後會有期。”

曹操本來還想再勸一番,但劉澤都如是說了,他也只好放棄,嘆道:“聯軍少了文臺這樣的悍將,如失一臂,這討董大業必將難以為繼。既然文臺去意不改,操在營中略備薄酒,為文臺及諸將餞行。”

孫堅婉言相謝:“孟德盛意堅心領了,只是堅此次回鄉,攜帶家眷,如此討擾,多有不便。”此番孫堅離開長沙北上,就沒打算再回去,自然老婆孩子都帶在身邊,先前一直住在魯陽大營,後來才遷移到洛陽的。

曹操哈哈一笑道:“你我既為兄弟,尊夫人即是吾嫂,令郎即是吾侄,又有何不便?”

孫堅乃喚過其妻吳氏及長子孫策次子孫權與曹操、劉澤相見。吳氏懷抱一嬰與曹操劉澤見禮,落落大方。其長子孫策年約十七,卻生得虎背熊腰,英氣勃勃,一副少年英雄模樣,次子孫權雖然只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