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婦還有靜雅,一起刷人參,蒸棒槌等。而老爺子則是和志新哥倆一起,往今年的新參土裡摻黃土去了。這參土裡黑土太多了不行,要摻上一些黃土,於是父子三個,一挑一挑的往參地裡運黃土。
靜涵則是和文翰他們去幹了一樣以前從來沒幹過的活,就是去攔棒槌。村子裡是統一在一天全都來起參的,還要趕緊起完了往上交。而一般每戶都是一兩個男勞力,有的人家得緊趕慢趕的才能一天起完,所以他們有很多就是一遍過去,沒工夫再回頭找一遍的。這人參是土裡生長的,難免起的時候有被埋在泥土裡,或者是參鬚子,也有可能是小一點的棒槌。撿的人一旦手慢些,就有可能落下。
所以從人家起過棒槌的地裡,再去找落下的棒槌,這就叫做攔棒槌了。一般攔棒槌要用四齒子,因為四齒子比三齒子多一個齒兒,就會比三齒子密一些。而且四齒子要比三齒子的齒兒細很多,輕,用來攔棒槌最好不過了。
家裡有兩把四齒子,正好文翰和文成一人一把。中秋節之前,文翰就跟酒樓那邊說了,天氣漸漸的冷了,就不再往鎮上送魚。兄弟兩個拿著四齒子,挨著片兒,一點點的重新刨那些參地,然後在其中去尋找落下的人參。這是一個需要眼力和體力的活兒,掄著四齒子一天,可是不輕鬆。
文翰刨了幾下,就從地裡發現了一根白白的大丁須,趕緊低頭撿起來,扔到籃子裡。“小妹,你看,我還真的找到了一根丁須呢。”文翰興奮的喊道。
靜涵點頭,“大哥,我看到了,你慢慢的刨,小心看著,這地裡有的是呢。尤其是靠近池幫子那塊兒,一定要多注意,有的人那裡刨的不到位,很容易落下。”靜涵倒是沒有多興奮。前世她見過了,那時起棒槌的人家,都會僱很多人。起的時候也很注意,等起完了自己家一定會攔一遍的。然後看參人會攔第二遍,最後外面一些人才能進場子攔第三遍,即便是這樣,也會有人能夠攔的到。他們這才攔第一遍,應該會有不少落下的棒槌,靜涵對這個還是很有信心的。
果然,沒過多久,文成在那邊喊道,“小妹,我這撿到了一棵棒槌呢。”聲音裡充滿了興奮和驚奇。
靜涵看到兩個哥哥都有收穫,也就放心了。“大哥,二哥,你們在這攔棒槌吧,我和靜婉還有文宣文昌去林子裡撿蘑菇啥的了。這四齒子我們也掄不動,幹不了這個活兒的。你們仔細些,彆著急,這裡面會有很多的。”說完了,靜涵就帶著靜婉他們,一起出了參場子。
如今林子裡已經開始落樹葉了,一陣風吹過,滿天的樹葉隨風飛舞,飄然下落。“咱們得抓緊時間,儘量往家劃拉東西,等到落了雪,就啥也弄不到了。”靜涵低頭撿核桃,一邊對身後的靜婉她們說著。
“二姐,我們都聽你的,你說咋幹就咋幹。”文昌跟在靜涵的身後,很狗腿的說著。他算是見識了二姐的本事了,只要二姐出手,絕對就會有驚喜。估計今年光是攔棒槌這一樣,就會掙不少的錢,還別說如今弄了那麼些的好東西回家了。
靜涵微微一笑,“行,那咱們就趕緊撿核桃吧。要是看到那種爛了的椴木,就看看上面有沒有冬蘑,這個時候,冬蘑該出了。反正咱們就是不管哪樣,是有用的就往家裡劃拉。到時候都能派上用場的。咱們在這山上,也是方便的很,比在村子裡強多了。好好幹吧,爭取今年能讓大哥和二哥去鎮上唸書,還是得有讀書人才行的。”靜涵現在才明白,為啥以前看古代的故事,都要讓孩子讀書考科舉了,因為這是窮人唯一的出路,只有家裡有人走了仕途,才有改變窮困的希望。
大家對這個都很贊同,於是誰也不再說話,而是低頭找著能夠弄回家換錢的東西。沒到一上午,大家就撿了兩揹筐的核桃,還有一揹筐冬蘑,另外一揹筐,是山葡萄。靜涵那天弄的山葡萄糕還沒有完全乾透,但是半乾的更好吃,家裡這幾個孩子都嚐了點,覺得酸酸甜甜的,簡直喜歡的不得了。今天又看見了一架葡萄,大家都說還要再熬一些,好吃的東西,誰會嫌多啊?於是他們摘了一揹筐的山葡萄,並且說好了下午再來,把剩下的也摘回去。
四個人揹著揹筐,一個個彎著腰往家裡走。他們畢竟都還小,即便揹筐也都是按照他們的個頭編的,可是分量也不輕。幸虧離著家裡很近,沒用上多長時間,就回到了參場子。一到地方,大家趕緊把揹筐放到了地上,然後忍不住用手去揉揉肩膀。
家裡陳氏和薛氏她們正在刷人參呢,陳氏一看孩子們的樣子,就有點心疼了。“你看看你們,非得弄那麼些幹啥?咱們也不能光指著你們去撿這些。你們少往回弄點,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