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李建的發現(1 / 2)

小說:我的農場在非洲 作者:霰雪鳥

“這是什麼?紅薯嗎?”

不少人是沒有見過紅薯的,這些人主要都是生活在城市的人,從來沒有下過地,沒有見過紅薯藤,他們吃過紅薯,但是卻不知道紅薯是怎麼長出來的,就好比很多人不知道菠蘿或者是柚子這些南方水果的果樹長什麼樣子。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笑話,一個城市的小孩第一次坐火車出去玩,結果在火車上看到了外面的水稻田,小孩子興奮不已,對他媽媽說:“媽媽媽媽,你看外面的草長得多整齊啊!”

水稻確實是草,你說它是草好像也不是錯的……

“嗯,好像是的,不過不知道是不是我們這邊的品種,總之,既然來了的話,那就挖一點帶回去嘗一嘗吧!”

烏海水果店的紅薯的味道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邊的紅薯跟他們吃過的紅薯都是不同的,這邊的水果味道更甜,含水量更加的充足,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水果店在賣紅薯的時候,都已經把紅薯洗乾淨並且切成了一小塊一小塊的了,這樣的紅薯拿回去的話生吃、油炸和蒸烤都沒問題。

但是儲存的時間卻也受到了限制,不能儲存很長的時間,如果長時間沒有吃完的話,多半都會壞掉的!

而如果從這邊挖到整個的紅薯帶回去的話,那儲存期就會長很多吧?

不少人都是帶著這樣的想法,要是多挖一點回去,家裡有點存貨,就算是需要麻煩自己動手清洗,那也算是可以接受的了,因為這樣的話,他們想吃的時候不用專門跑到水果店去買,直接在家洗了就能吃了。

只是他們不知道,因為自己的這個決定,待會他們要受到多麼巨大的驚嚇。

“這就是林全的農場嗎?真的是很宏偉啊!居然在短短的四個月的時間裡面就種下去了這麼多的樹,真的不簡單呢!”

跟一般人不一樣,李建在來之前是做了不少的準備工作的,這也是一個記者必須要擁有的職業素養,那就是為自己接手的工作做準備,因為他們只有精心的研究了他們即將面對的事情,面對的人物,這樣才能夠發現其他人發現不了的東西,提出更有新意的問題。

而在新聞也開始逐漸同質化的今天,就算是作為記者,他們也必須要擁有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才行,如果沒有這樣的東西的話,報紙就同質化了,所以說uc出現震驚部這種毫無節操的標題黨行為,與其說是他們編輯的職業素養和道德底線下降了,不如說是他們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之中殺出一條血路,不得不做出的改變和退讓吧!

李建不是這樣的記者,他是正經科班畢業,對於記者這個行業他不只是把它當做是自己的工作,同時也當成是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理想追求,所以他每一次的採訪都會認認真真的對待。

就好比這一次,想到了要來採訪林全之後,他就重溫了一遍林全的資料,不只是如此,他還把最近林全這邊的動作全部瞭解了一遍。

而這個烏海農場,雖然林全買下來的時間不長,但是他卻在這上面傾注了很大的心血,做出的努力和投資也是非常巨大的,他來了之後雖然給自己的同行帶來了不好的影響(工人的工資水平上漲了不少),但是對於普通人而言,這樣的改變是有利的,而且他的到來,也給烏海死氣沉沉的局面帶來了新的變化。

億利集團這些年在庫布齊沙漠這邊做的工作其實也算是盡心盡力了,雖然取得的成效也算是很不錯,但是畢竟用了那麼多年,如果一開始來到這裡的是他林全的話,那麼今天庫布齊沙漠的情況也不會是這樣的吧?

包括鄂爾多斯、烏海等等多個城市的沙漠化困局或許早就消失了,說不定連華北的沙塵天氣也沒了。

而李建對於林全的期待並不是毫無理由的,在親眼看到了他的農場之後,李建更加相信,自己之前的期待和信任,是完全值得的!

雖然農場的這些植物都只是幼苗而已,一個個的高度還不到半米高,但是這些樹苗的存活率都很不錯,而且聽說林全的農場不是直接種的樹苗,而是直接種的種子,雖然在內地的退耕還林的運動之中,大部分的樹木都是直接種植的樹苗,但是種種子也不是不可以,只不過需要補種一次。

而在沙漠這邊,因為這裡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得這種本來成功率就不高的種植方式完全的不適應這邊的條件,所以這種方式一般的農場都不會採用的。

但是林全的農場偏偏就用了這樣的辦法,不只是用了這樣的辦法,他們農場居然還成功了!

這讓李建對他佩服不已,他感覺林全確實跟其他人不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