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的植物了,其味道很好,但是產量比較低,適合在北方的旱地和山地種植,不過在小麥引進並且大範圍的推廣之後,粟米就漸漸的退出歷史舞臺了。
而小麥的產量雖然比粟米要高,但是跟南方的水稻比起來的話,小麥的產量也不算是太高,而且小埋因為是冬季生長作為,從種下去到收穫,時間跨度太長了,這一點上來說,水稻的時間明顯是要短不少的。
因為收穫的時間比較短,加上產量高,所以在南方,水稻把小麥完全擊敗了,漢代的時候,南方就都是水稻了,在長沙這邊,還有6000多年前的水稻種子出土,這應該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種植水稻的證據了。
以淮河和秦嶺為分界線,往北基本上都是小麥,往南大部分都是水稻,在河南湖北的交界處,如信陽、廣水、隨州、襄陽一帶,有不少人家既種水稻,也種植小麥,冬季是小麥,夏季是水稻,一年收穫兩季,所以這一帶的人們是麵食和米飯混合著吃的。
米飯是主食,麵食不排斥,偶爾下墊面,敷個粑粑,做點餡餅或者是油餅什麼的。
水稻的產量大,按理說應該都種植水稻才對的,不過因為水資源實在是太匱乏了,所以就算是想要種植水稻,也是很難做到的事情,於是北方就只能種植一些對水資源要求不是那麼高的作物了,比如說小麥、玉米和高粱等。
而沙漠裡面更加缺水,所以在這裡種植水稻,那幾乎是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