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日,主要的民族有四個,分別是豪薩族、哲爾馬-桑海族、圖阿雷格族和頗爾族
這四個民族之中,豪薩族是該國的第一大族,不過跟中國漢族佔90%以上比例不同,豪薩族只佔尼日人口的55%左右。
而第三大民族圖阿雷格族人口約佔9.3%,他們是遊牧民族,主要分佈在尼日的北方。
在阿加德茲城以北的地區,幾個綠洲和戈壁灘附近都是這些人。
這個民族是北非柏柏爾人的後裔,他們跟西非的其他民族的關係並不好,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是入侵者,在以前也是奴隸貿易的參與者。
非洲的黃金海岸就在南部的奈及利亞附近的幾內亞海灣,在歷史上,歐洲人從這邊向非洲部落購買了超過1億黑奴進行奴隸貿易,這其中死掉的人超過九成,因此造成了非洲大陸的大失血,成為了非洲人心中的恥辱。
而在這些貿易之中,那些進行奴隸貿易的國家,如西歐國家和奧斯曼帝國,在非洲人的心目中固然可恨,但是卻比不上他們對於仍舊生活在非洲本地的那些也一同參加了黑奴貿易的非洲人的痛恨。
歐洲殖民者在非洲殖民的過程比較的漫長,他們有的時候會採取武力直接抓捕黑人充當奴隸,有的時候也會挑唆當地部落之間的戰爭,向他們出售武器和提供支援,幫助他們開拓地盤,以換取他們手中的黑奴。
而這樣一來就搞得非洲大陸四分五裂,這裡原本就沒有一個統一的帝國或者是文化,很容易受到分化,而在這些本地參與黑奴貿易的人中,就有圖阿雷格族。
而尼日第一大族豪薩族是黑人,而圖阿雷格族是棕色人種,膚色上的差異很大,文化上的差異也很大,矛盾自然是小不了了。
有一句話叫做人多力量大,好像是一位偉人說的,不知道非洲人聽說過沒。
但是這句話在尼日得到了驗證,豪薩族人多勢眾,人口數量是圖阿雷格族的五倍還多,於是他們很快就憑藉著人數的優勢將圖阿雷格族攆到北方去了。
尼日北方是什麼地方誰都知道,這裡到處都是荒漠,適合耕種的土地幾乎沒有,只能靠放牧為生,但是在這些脆弱的沙漠和戈壁地區放牧無異於自掘墳墓,這裡的植物非常的寶貴,被牲口吃一點就少一點,植物越少,水土流失越嚴重,沙漠化也越嚴重,帶來的環境問題也就越嚴重。
而尼日這些年國家土地沙漠化的趨勢非常的嚴重,已經到了威脅到國家安全的程度了。
所以尼日政府開始推行防沙治沙行動,這也就有了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合作的契機了。
但是推行防沙固沙這種事情,看上去是為了國家的未來好,但是卻直接損害了圖阿雷格族人的利益。
開什麼玩笑,你們要在沙漠種樹,那隨你們的便,但是你們不准我們繼續放牧,那我們靠什麼為生?
於是這種政策自然是遭到了北方人的抵抗,而豪薩族當權者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你們的牲口沒吃掉的一棵植物,都為加速土地沙漠化貢獻了一份力量,也為加速尼日的滅亡貢獻了一份力量,防沙治沙是基本國策,是維持國家繁榮與穩定的百年大計,你們不出工出力也就算了,居然還處處阻撓這種關係到全國人民生存的事情,居心何在?
這頂大帽子扣下來誰也受不了,豪薩族的人數本來就多,其他好幾個族群也都住在南方,他們可不想有一天自己的土地也變成了沙漠,所以對於政府的態度都是支援態度。
圖阿雷格族本來在國內的人緣就不是很好,這個時候又是遭到了全方位的打壓,他們也沒辦法,胳膊擰不過大腿,於是只好退讓了。
豪薩族也裝作一副慷慨的樣子,表示願意接納圖阿雷格族南下定居,遊牧民族很顯然不適合耕種,這一點基本上是常識了,而且尼日的面積雖然不小,但是適合耕種的土地卻很稀少,全國有2000萬人,這些人基本上都在南邊,圖阿雷格族雖然只有不到200萬人,但是一下子安置這麼多人肯定是無能為力的。
於是很多人被迫被趕進了城,成為了城市最底層的人,他們沒有土地,失去了賴以為生的牲口,尼日也沒有什麼福利政策,他們領不到救濟金,生活沒有任何的暴漲,餓了沒飯吃,渴了沒水喝,病了沒錢看病,生活過的非常的艱難。
而這樣一來,很多人就心生不滿,帶著對國家,對豪薩族的不滿,返回了北方的固土,這些人變成為了北方有名的馬賊。
他們本來就是遊牧民族,騎術高超,而且習慣了顛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