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接書,眼下曹魏屯田兵因無糧而潰散,潰兵侵擾趙國和魏郡,搶掠百姓,魏將軍試著用糧草引誘,屯田兵日夜兼程前來投降,眼下降眾已達三萬餘。魏將軍糧草不足,請丞相同意用大軍糧草。”
孔明聽到此處眉頭皺了一下,然後點點頭:“這個魏延,他的戰俘都比他的人馬多好幾倍了,也不怕不好消化……不過,這是個解決方法。告訴魏延,我同意他調動。但從今天起,每天曹魏屯田兵投降人數和糧劃調撥情況要送我知,另外,所有屯田兵必須解除武裝,加強管理,防止其中有詐。”
“丞相,姜維將軍急報,司馬懿出兵攻打魯陽,軍勢強大,姜將軍雖全力抵敵,但連吃敗績,目下緊守城池,不肯與戰。姜將軍詢問可否退守闕關。”
孔明手中輕擺的的羽扇突然停下,他自語道:“司馬懿果然待不住了。他看出洛陽兵少,打算打個小便宜,伯約用兵謹慎,深得我心,既然他提出退兵,那就退吧。不過司馬懿生性多疑,讓他沿途多丟軍械物資,令司馬只疑是計,不敢猛追,若他覺得取一魯陽已足顯威了,便會回軍。右他還想攻取洛陽,用此計拖慢他的腳步,等司馬懿到達伊闕關時,我的軍馬也準備的差不多了。”他停了停,又問:“東吳方面情況可曾報來?”
“回丞相,近日東吳行動詭異,可能近期要有大的行動了。”
第五十五章 吳魏勾結
江南,建業。
吳主孫權孫仲謀正與心腹的文武門商議軍國大事。
冀州的戰事,早有心腹人報往江南,雖然訊息遠不似洛陽的孔明那樣準確,但大概的情況他們也自是瞭如指掌,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漢魏之爭,對東吳來說,那是機會來了。
孫權手指北方,冷笑道:“曹睿其人,年輕識淺,本領一般,經事不廣,主見全無,一切皆由身邊之人的左右,這些人必會武巧作智,爭相奪權,結黨營私,互相攀附,如此日久,奸人小人盈滿朝堂,群下爭利,各據一方,幼主難以駕御,他的失敗也就只在眼前了,所以這樣說,自古至今,哪裡弄權的奸人不互相傾壓的?曹真壓司馬,衛凱間陳群,莫不如此,勢強的就想欺壓勢弱的,勢弱的又要另找靠山,這就是國家混亂敗亡之道了。(今睿幼弱,隨人東西,此曹等輩,必當因此弄巧行態,阿黨比周,各助所附,如此之日,奸讒並起,更相陷鄴,轉成嫌貳。一爾已往,群下爭利,主幼不御,其為敗也焉得久乎?所以知其然者,自古至今,安有四王人把持刑柄,而不離刺轉相蹄韋者也!強當陵弱,弱當救援,此亂亡之道也。)”
丞相顧雍點頭道:“不錯,眼下季漢攻取冀州,軍勢極強,曹睿不敵,退往河南,曹魏敗局已現,因應當前之事,臣有三策,請陛下定奪,其一,聯滾吞魏,乘曹委大亂,舉全國之兵攻克揚州,吞併徐青,不過曹休今在揚州,其人頗精於手兵之道,又兼兵馬眾多,能人輩出,我軍幾次工入而未克,若一舉不克,拖延日久,有空耗國力之危隊;其二。結魏抗漢。眼下天下三國。季漢勢強,其國以正統正居,若破曹魏,必起並吳之心,眼下曹魏勢弱,若得我支援,必可站魏腳根,擋住季漢,只是我與季漢有盟約在先,為此舉有失信義,恐失民心;其三,坐觀虎鬥,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任季漢與曹魏爭鬥,我自發展國力。整訓兵馬,等其兩敗俱傷之事,再行出兵,不過此計又過於保守,不知陛下選擇哪一條?”
孫權笑笑,把目光投向自己的兩個兒子,孫登和孫慮。
孫登面容一肅:“父皇,兒臣選第一計。我與季漢,本結盟友,違盟攻之。必為人所笑,眼下曹魏大亂,正是我軍出兵的大好時間,曹休雖然勇將,但其人過於自負,喜歡弄險,兒臣已安排計策,定下詐降之計,引誘他來攻,到時破魏必已。”
孫權笑道:“便是那周紡地降書麼?”
“正是。”
孫權點頭:“我兒也算是費心了。”
孫慮去道:“兒臣認為不妥。”
孫權問道:“你有什麼說辭?”
孫慮道:“父皇,眼下天下三分,季漢過於強盛,對我已形成脅,丞相三策,兒臣認為皆有可取,又皆不可取,眼下漢魏爭鋒,我若坐觀其變,只怕會錯失良機,此兒臣不取第三策者,若聯漢吳魏,而季漢越強,我軍卻可能想魏而吞不下,此兒臣不取第一策者,至於大哥之計,若行於年前,或有成功可能,但眼下曹魏大敗,必緊守城池,不肯弄險,所以只是白費力氣,至於第二策,正是平衡正理,令曹魏得喘息之機會,削弱季漢之宵力,背盟與否,兒臣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