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3 / 4)

小說:相聲門 作者:莫莫言

名好苗子,宋勇說,今後相聲事業要靠這些年輕人去繼承和發展,希望將來在他們這些人中,能夠誕生出第二個郭德綱來。

眾友藝術團也經常請一些曲校的學生和有一定表演經驗的業餘相聲演員參加表演,開始對年輕演員進行培養,豐富他們的舞臺表演經驗,鼓勵他們說相聲的信心。其中也發現了一些人才,像曲校的老師張堯,今年才25歲,基本功非常紮實,表演經驗也積累了不少,如今已經會40多段相聲。楊少華的孫子楊化然也經常參加演出,他的基本功很硬,颱風很穩,他是以逗哏為主,說得很不錯,而且又是相聲世家出生,氛圍很好,堅持下去一定有一番作為。

裘英俊:“金牌擂主”即將拜師

哈哈笑藝術團青年隊的裘英俊,是去年天津衛視《魚龍百戲》節目評選的“十大擂主”之首,在比賽中,裘英俊模仿的一段侯寶林先生的“賣青菜”,惟妙惟肖,在第二輪中,裘英俊說的一個相聲小段,也引來了滿堂喝彩。裘英俊是天津人,從小就喜歡聽相聲,幾歲的時候,他就用錄音機把電臺裡的節目錄下來,模仿練習,後來就自己學著說相聲自己錄,反覆地揣摩。他經常在學校裡演出相聲,後來又迷上了劇場和茶館裡面的相聲大會,認識了姜寶林和李金寬等曲藝演員,他們在業餘時間教他說相聲和打快板,為他打下了基礎。獲得金牌擂主的稱號後,裘英俊說相聲的信心大增,又參加了哈哈笑藝術團,上臺演出的機會也多了,而且也經常得到觀眾的誇獎。

。。

天津會不會再出一個郭德綱(2)

裘英俊目前還是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的大三學生,獲獎後裘英俊在南大小有名氣,他還是南開大學相聲愛好者協會的“領導”,這個協會有20多個成員,他們每週都要活動一次。裘英俊現在已經有了拜師的想法,因為他小時候曾得到過姜寶林的指點,所以他想拜姜寶林為師。裘英俊對郭德綱很推崇,他說,郭德綱是第一個把周星馳的“無厘頭”風格引入到相聲中來的演員,這一點給了他很大的啟發,說相聲應該與時共進。

劉春山:我比郭德綱差得很遠很遠

今年32歲的劉春山在網通公司負責寬頻網的維護工作,但他業餘最大的愛好就是聽相聲和說相聲。小時候他像天津的很多孩子一樣是個“小相聲迷”,在27歲的時候,他去茶館聽相聲,結果一聽就上了癮,他覺得在茶館裡聽到的相聲和在電臺、電視臺中聽到的相聲大不一樣,非常高深。因為經常到茶館來聽,劉春山就與藝術團的演員認識了。他正式開始學相聲,是在2000年以後,每天早晨很早起來就練功,下班後,去看演出,或自己在家聽相聲進行研究,去年他也加入哈哈笑青年隊。劉春山說,相聲的很多東西是在舞臺上磨鍊出來的,剛上臺的時候,我找不準與觀眾互動的感覺,現在漸漸地找準了,目前我在臺上表演過的相聲有十多段,像《白事會》、《誇住宅》、《反七口》這些傳統段子,我都揉進了自己的一些手法和包袱,效果還不錯。

對郭德綱的相聲,劉春山也表示聽過,他認為郭德綱博學多才,學唱水平很高,抖包袱的技巧也很多,但有些東西不太細緻。當問他“有沒有想過有一天要超過郭德綱”,劉春山笑著說:“我比郭德綱還差得很多很多,他在我心目中地位還是很高很高的,我能達到他一部分水平,就很了不起了。”2005年6月,劉春山正式拜天津著名相聲演員範振鈺為師,他表示現在自己在相聲上沒有遠大的目標,就是希望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向前走。

。 想看書來

馬志明:在相聲裡找不到樂了(1)

馬志明被相聲界尊稱為“少馬爺”,不僅因為他是相聲大師馬三立的“公子”,而且是人們對他本人藝術成就的一種肯定和推崇。與這位“少馬爺”聊天,彷彿是在翻看一本《曲藝舊聞錄》,他滿肚子的軼聞掌故,娓娓道來,再加上他又不斷地“抖包袱”,更使聊天變成了一種享受。然而有點出乎意料的是,“少馬爺”在揮灑著幽默的同時,卻也總冒出一些令人傷感的言語,他語出驚人地表示:“‘馬氏相聲’不易再發展了,消亡是正常現象。”

馬志明,1945年生。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三立先生長子。自幼受家庭影響,喜愛相聲和戲曲。1957年報考天津戲校,學小花臉。1961年轉到天津曲藝團,正式說相聲。馬志明傳統藝術功底深厚,深得馬派相聲真髓,形成了不溫不火、不急不躁、不喊不叫、不葷不鹹的藝術風格,代表節目有:《地理圖》、《論拳》、《糾紛》、《賣五器》、《學曲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