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禧有苦說不出,感覺自己辛辛苦苦帶著兵馬過來了,結果卻是熱臉貼人家的冷屁股。
不過依照皇上的態度來看,他應該是起了戒備之心了。
朱常禧好氣啊,都這個時候了,還要這麼想嗎?
朱常禧倘若對皇位有覬覦之心,他早就動手了,何必非要等下去呢?
可是他再多的辯解也沒有啥用處了,因為皇上根本就不聽。
在皇上看來,可別叛軍還沒有來,自己家的兄弟先把自己給置於死地了。
所以皇上堅決不開城門,不過面子上為了避免尷尬,還是說是再等一等,等城內的事都安排妥當了,再讓金陵兵營的人進來。
妥當個屁啊,原來不妥當嗎?哪裡不妥當了?
朱常禧急得跳起來,都蹦了三丈高。
他是一心想著要為大明的,所以這個時候自己有力使不上,自然要著急了。
這個時候吳一城被請進了京城去做客。
朱常禧一開始不知道,後來知道這事了,更是吃醋。
皇上都不請我這個親兄弟進去,居然請一個外姓的人。
雖然吳一城也是朱常禧的兄弟,可畢竟不是親的。
他心裡不平衡。
沒過幾個時辰,吳一城滿面春光地從城裡出來了,好像佔了別人多大便宜一樣。
這下子朱常禧的心裡更不平衡了,吳一城你小子可以啊,在京城內居然關係這麼硬呢。
朱常禧這個皇親國戚都比不上。
所以朱常禧比較煩,他一開始只煩皇上,後來乾脆連帶著也煩吳一城。
所以吳一城進營帳去給他說事,他都是愛答不理的。
吳一城一開始不明白,後來想想,也是輕聲笑了出來。
子善哥倘若真的起了嫉妒之心,大可直說嘛,何必這般小家子氣?
女孩子生悶氣的時候才這樣呢。
既然你不主動說,那我就說了吧。
吳一城直言,是太后娘娘請他進去的。
朱常禧這才明白過來,話一下子就說開了。
吳一城原來在京城當五城兵馬總都司的時候,就是跟著皇后娘娘混的。
當時的皇后,也就是現在的太后。
當初要是沒有皇后娘娘罩著,吳一城混不長時間。
所以受人之恩,湧泉相報。
吳一城作為皇上和朱常禧之間的信使,那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大哥當初罩著小弟,現在小弟發達了,能忘了大哥嗎?
吳一城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詞,把朱常禧給說哭了。
好兄弟,好樣的,你重情重義,哥哥我佩服你。
然後朱常禧就不恨吳一城了,相反,他卻是對吳一城更加的佩服了。
吳一城把話說開了以後,也便再接下去道“子善哥,皇上他不是不相信我們,其實他就是為了京師的正常秩序。”
其實就是不相信你們。
那話說的,好像朱常禧帶著金陵兵營的人進了京城以後,就擾『亂』秩序,就要燒殺搶掠似的。
弄得朱常禧很鬱悶。
他本來就是出於保護京城的目的,結果這個時候卻被皇上懷疑。
士為知己者死,這個人不知己,別說為他死了,就是和他相見,也是討厭他的。
他真想闖進乾清宮裡,指著皇上的鼻子臭罵。
可是沒有機會了,皇上緊閉城門,就是不願意放你進來。
也就是顧及兄弟情面,所以皇上不把話說開。
說話留餘地,日後好相見。
朱常禧苦,朱常禧悶,朱常禧想要撞牆。
可是都沒有辦法,他的兵營在京師之外駐紮了十天,結果京師緊閉城門。
山海關那邊卻出事了。
清兵再次南下,準備一舉攻破山海關,衝入京師。
又是“一舉攻破”,不知道“一舉”了多少次了,每次都是這樣。
朝廷也就是像平常一樣著一著急,然後再讓武將們都準備好。
畢竟吳三桂在山海關,大家還是很放心的。
吳三桂這個貨打起仗來不要命,是個爺們兒的。
所以大家都很放心,也就是表面上著一著急,然後讓吳三桂頂住。
吳三桂卻說頂不住了,八旗兵太厲害了,光人都能把山海關給撞倒。
這也太誇張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