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裡水師其實很厲害的,當年的太監鄭和下西洋時,浩浩蕩蕩。
不過現在大明的沿海關口都關了好多年了,水師也不用了。
金陵朱常禧又把水師給建立了起來。
倭寇一時之間懼怕朱常禧。
燕平南也來搗亂過,他藉著朱常禧的名頭,把倭寇給嚇跑了。
從那一次趕跑倭寇之後,燕平南就沒有啥訊息了。
反正他回了兩廣,也不回朝廷了。
聽說他回去苦練兵俑去了。
沒準朱樂權也想要爭皇帝位置。
康冕王是一個,朱樂權也是一個。
這是兩個早已眾人皆知的造反者了。
其他的藩王呢?
西北那邊,東北那邊,都有許多藩王。
沒辦法,朱姓人太多了。
朱元璋當初的兄弟就不少,他的子嗣也不少。
現在對於小皇帝來說,他最大的障礙就是自己的這些叔叔大爺們。
朱王爺主動和他溝通。
溝通得還不錯。
不過小皇帝卻要責令朱常禧繼續南下了。
小皇帝還給朱常禧增了兩萬騎兵,奔赴渭水與朱常禧匯合。
這訊息金陵也都傳開了。
顧紫重因為這事特地諮詢了父親。
顧王爺永遠是一副呆板模樣,不論他是喜是憂,你總是看不出來。
給你的感覺就是他很深沉。
其實他是憋著而已。
在女兒面前,顧王爺也不得不憋住了,他知道自己的女兒非同常人。
顧王爺給女兒支招,讓她尋找時機,攛掇文官們上摺子,給小皇帝施壓。
反正就是說金陵朱家人也是人,不能日夜兼程。
顧紫重沉默了良久。
她回了家去。
崔姨娘是她最為信任的一個老人了。
她還問了崔姨娘的意見。
不過崔姨娘卻是笑著道:“少夫人,這南征都沒有完呢。您想那些什麼唇亡齒寒,過河拆橋的……是不是太遠了?”
有點杞人憂天的意思。
不過這也不能怪他們。金陵朱家和顧家夾在其他藩王和朝廷中間,很是難受。
他們必須要時時刻刻給自己留退路。
朱王爺等於是小皇帝的人質了。
表面上好吃好喝,其實卻把朱王爺扣在了京城。
顧紫重琢磨著,還是慎重一點。
小不忍則亂大謀!
顧紫重決定先不動。
她還是把心思放在了家裡。
家裡的賬都對不上了。
小皇帝也是摳門,多少個月了,俸祿銀子也不發。
顧世子還傻不拉幾地想要再進內閣呢。
顧紫重不知道在內閣裡他們還有什麼人脈。
因為這事她特地問過母親。
顧母告訴她,她哥哥半個月前已經出了金陵,去京城了。
顧紫重驚愕。
這麼大的事,她怎麼不知道?
顧母道:“你心裡裝的是整個金陵,我怕讓你分心,所以沒有告訴你。”
可是,哥哥這個人她也是很關心的。
母親不如實相告,讓她有點傷心。
顧母道:“如今金陵城裡還有一萬人馬,整個江蘇還有兩萬人呢。康冕王他敢動念頭,卻也不敢打過來。紫重,這都是你的功勞。你還不趕快回去處理家事去。咱們家的事你就不用管了。”
顧王爺從揚州城回來以後,在家裡養傷,挺難受的。
畢竟上了年紀了。
顧紫重很想父親,所以留在了孃家,陪了父母幾天。
她順便也和李囡玉聊了些日子,看了看自己的這個外甥。
李囡玉提及自己的這個丈夫,就很無奈。
朱常禧和顧世子兩個人都是一根筋的人。
顧世子就好想進內閣。
反正他已經去了以後生死未卜。
李囡玉直言不諱:“顧世子在家的時候,什麼事都不管。我想要勸他幾句,他卻不聽。”
顧紫重不禁都要感嘆了:“唉,讀書人都有什麼用處?哥哥他本來就是世子了,吃喝不愁,一輩子什麼都不用發愁了。他卻還在讀書。他一直想要像那些讀書人一樣,透過科舉中個名頭,不是狀元榜眼探花,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從幾品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