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紫重先是瞪了姨娘一眼。
旋即她卻是輕蔑地一笑,心裡卻感覺很甜蜜。
崔姨娘哪裡懂得她和子善哥的感情。
她沒有說話,接著低頭去弄著書信。
崔姨娘的臉色變得有些發紫。
自己閒的無聊,插這句話是幹什麼。
顧紫重將書信給裝好了,遞給崔姨娘,並且再次叮囑道:“姨娘,麻煩您一定要找一個放心的人去送。”
崔姨娘態度和藹恭敬了許多,躬身接了書信,趕緊出門去送了。
顧紫重紅著臉,回想著自己剛才寫的書信,還是心有餘悸的。
畢竟那種卿卿我我的話,她自己一個人寫就夠羞的了,哪裡想到還有一個老人在她背後看著呢。
崔姨娘算是看透了她的心思。
不過姨娘這個人辦事她還是放心的,書信送了出去,她也鬆了口氣。
不過一天的時間,她聽到訊息,韃子又鬧騰了。
九邊兵變之後,朝廷派了大量的兵力才把九邊的叛軍給收拾了。
不過那邊還沒有再派兵過去。
今年的中原又是一次大豐收。
鳳鳴來特地說了:“草原那邊卻是有了天氣問題,這一年都沒有怎麼好的收成。他們的牛羊也是因為草的問題死了大半,多數人都餓得南下搶糧食吃。”
顧紫重聽得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畢竟韃子兵幾乎每一年都會來鬧一次的。
他們有沒有糧食吃,都會以缺糧第藉口來鬧一次。
鬧得過就接著鬧,鬧不過就向朝廷求和。
這是他們慣用的招數了。
她搖搖頭,道:“這些人就是這個性子。自從大元被我們明軍趕到北面去以後,他們就一直下來鬧騰。”
不過這畢竟離她們太遠,和她們八竿子打不著,她們也就當作是故事,隨便聽一耳朵就是了。
顧紫重起身去洗了洗手,一點都不在乎。
她滿腦子還在想著給朱常禧寫的書信,不知道什麼時候回。
鳳鳴也就不再說這事。
崔姨娘也是閒扯話題,說到了這事。
這可是涉及到她的老家承德那邊。
北面長城都防不住韃子兵了,中原岌岌可危了。
崔姨娘顯得有些擔心。
顧紫重又詢問起九邊的事。
崔姨娘卻是一本正經,她畢竟對這種事情還是瞭解一些的:“九邊的那些人裡面,做官做長的,要不就戰死,要不被抓了斬首了,其他的下面士兵基本上都只是抓了起來而已。畢竟大家都是中原人,那些士兵也都是走投無路才這樣辦的。”
顧紫重並不在意這事,不過她在意的是崔姨娘,於是藉此機會安慰崔姨娘:“承德府在京城周圍,朝廷肯定會派重兵把守的。”
要真的是這樣就好了。
崔姨娘在心裡暗自祈禱著。
吳一城也著急,畢竟他的老婆就在承德呢。
果然,撫臺大人也來找朱王爺說事。
不過被顧紫重給攔住了。
朱王爺年事已高,現在就算是將家裡的一切事務都交給了顧紫重去處理。
顧紫重心裡發怵。
撫臺大人也是年長的人,而且在朝廷的時間比她出門的時間都長。
就算離開了京城,到了地方任官職,那也是比顧紫重強之萬倍。
顧紫重見了人家,畢恭畢敬的。
不過撫臺大人也是人嘛,見了顧紫重,和她有說有笑的,一點架子都沒有。
顧紫重漸漸放鬆了心情,也放鬆了警惕。
撫臺大人來找他們朱家,必然並非隨意串門。
肯定是朝廷又有事了。
顧紫重心裡一直惦記著這一點呢,所以她還是一直注意著,隨時準備著。
一旦撫臺大人說點什麼和朝廷有關係的事,她好隨時回應,不會大驚失色,手忙腳亂。
果然,撫臺大人的臉色漸漸變了,而且還從胸口處掏出一封書信。
這封書信一下子吸引了顧紫重的注意力。
她突然想了起來,剛張開口來想要說什麼,卻被撫臺大人的話給打斷了。
“這是朱大世子寫給你的書信。既然你在這裡,我也不必要找你了。少夫人,請你過目吧。”
撫臺大人將書信遞給了她。
她紅著臉兩步過去接了書信,又趕緊坐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