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輪聲響,離開了金陵城,正往北面趕去。
沿路風景旖旎,再往北走卻成了蕭條一片。
北方和南方就是不一樣。
顧紫重也霎時之間感覺有些不太適應了。
李囡玉瞧顧郡主難受的樣子,還給她支招。
離開了江蘇地界,再往北來到了河南,再去就是河北,離京城也就不遠了。
顧紫重好像急切見到朱世子。
這樣她才能夠放心下來。
母親說在河南開封處有顧家的親友,是當年的科舉狀元,後來官位高居內閣。
不過這位親友也是一個通透的人,看透了人間百態,或許也是年紀大了,什麼事都看開了吧。
所以就致仕了。
他名為吳祠雲。
當年他進了京城當了狀元,就是投在了顧家的門下。
所以也是顧家陪養起來的人了。
那是顧王爺的父親陪養起來的人物。
顧母見了人家都得尊稱一聲“大哥”呢!
顧紫重心裡犯著嘀咕,這位吳伯伯會不會知道些什麼?
或許是關於朝廷的什麼事情。
她帶著好奇心和家人一同下了馬車。
剛下來才發現馬車正好停在了一座大宅院前。
聽說吳家就靠著吳老爺致仕以後朝廷照顧給的些許俸祿和吳老爺賣字畫來維持生計。
說得好像挺可憐,可是顧紫重乍一看上去,這生活應該不錯。
果然,他們一家人剛被吳老爺親自請進家門,便是見到了桌子上豐盛的美餐。
多日路途奔波,好久沒有吃過這麼多的好吃的了。
顧紫重和李囡玉兩個人也就暫時忘卻了自己女孩子家的身份。
埋著頭大口大口吃了起來。
顧母和顧世子二人就在一旁看著他們偷笑。
實在是這房間裡沒有外人,要不然人家得笑掉大牙了。
他們先吃了一會兒,吳老爺才帶著家眷一塊兒過來。
他們一家人先給顧家行了禮。
顧母連忙去將吳老爺給攙扶起來,忙客氣道:“長兄,妹妹旅居至此,我們應該感謝你們才是,你說你們這是幹什麼?”
吳老爺沙啞著聲音,顯然身體已經很虛弱了,不過還是強撐著過來:“顧夫人還以尊長相稱,讓小生我實在是無地自容。”
他都那麼老了還是“小生”嗎?
顧母也不再爭辯下去,只是靜靜地盯著吳老爺的面龐瞧來瞧去,只是嘆息著說道:“唉,多年未見,你也憔悴了許多啊。人還是經不住時間的磨損。”
吳老爺也開始放鬆下來,朗聲一笑:“顧夫人你也是啊。我們都老了。”
顧母就和吳老爺引見自己的子女。
說絲顧世子,顧母侃侃而談,很是自豪的樣子。
看來在母親的心中哥哥還是有十足的份量的。
難不成是顧紫重前世真的錯了嗎?她總覺得在大家眼中哥哥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如今看來不是!
顧母介紹女兒的時候,陳詞也是慷慨激昂的。
吳老爺對顧紫重也是連連稱讚。
稱讚她美麗,漂亮,有涵養,知書達禮……
這些也就不必多說了,顧紫重早就聽人家誇讚得不耐煩了。
所以對於這些來說她還是引以為豪的。
客套話說過了以後眾人就開始用飯。
吳家也算是人丁興旺的。
其中不少吳家的後人在各處任官職。
吳老爺的小兒子還在京城,在皇宮裡成了皇上的御前禁衛軍。
這也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顧母就連聲稱讚人家的兒子,說人家家裡出了有本事的人,也勸了他們,今後多和顧家走動。
吳家還巴不得要巴結顧家呢!
顧家現在也需要趕快建立自己的人脈。
尤其是在京城。
大傢伙互相幫襯著點,總也不會出錯。
一想到這,顧母就又是多加了幾分擔心。
也不知道老爺現在在京城該如何了。
顧紫重也是想念著朱世子。
不過聽母親和這位吳伯伯的對話,好像吳伯伯對京城裡的事情瞭解得多一點。
顧紫重就趁著大家敬酒敬得都混亂了,故意舉著酒杯湊到了吳老爺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