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在波爾干河東岸到塔斯河平原的介面處向南五百米是水磨,伊克蘇村的人來這裡磨麵粉。與塔斯河平原南部山樑對齊的下河處有一條小路,向西南走四、五十米下河,過了波爾干河這條路繼續向西南走,那個地方是克孜勒黑雅克路口,向西南的路叫克孜勒黑雅克路簡稱克路,又叫習慣線。
習慣線的由來是一八八二年巴爾魯克山租借給俄國十年間,牲畜轉場要走的路,雖然租借出去,但每年的春季三月底、四月初和秋季的九月底、十月初牲畜轉場非走不可,形成了習慣。到一*三年,沙俄延長兩年租期後還給中國。
慣線叫了半個多世紀,全線的概況是:從過波爾干河上路,到冬拉堤溝大約十六、七公里,路東南面是一片野毛桃林,純林區兩萬多畝。河西南克路西側大約八公里寬的平展丘陵一直延伸到阿拉湖邊。阿約累農莊離波爾干河西岸五、六公里。這片地說是平原,實際從南山角到塔斯河河床岸邊高差五十多米。
從阿約累農莊到伊克蘇村之間,是肥美的平原草場,開墾出的耕地是黑鈣土。阿約累農莊向西地勢漸平,變成戈壁。農莊的農作物種在農莊以東,澆地用水是從波爾干河西岸靠山挖的一條引水渠,深入波爾干河中國境內將近三公里,在那裡用石頭擋一道翻水壩,每年四月底、五月初,農莊農民、牧民都要到中國境內整修翻水壩,疏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