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直衝天際,在天空中綻放出璀璨的煙花,把周圍的天空照的一片明亮。
煙花的響聲驚醒了湖邊睡覺的水鳥,一隻只水鳥驚慌失措的飛了起來,一會兒後,看到沒有什麼就又落了下來,又一個煙花被點燃,它們又驚的飛了起來,一個一個的煙火被點燃,它們也漸漸的變得麻木。
院裡的動物都被煙火的聲音嚇得四處躲藏,只有三點帶著白雪和三隻小傢伙慢慢的走了出來,看著天上奪目的煙火,眼神莫名。
……。Ro!~!
正文 第二百八十三章 廟會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飽:初四巨幹炒,初五嫁光,初六打囡仔尻窗(孩子屁股);初七摸初八摸初九敬天公;初十十一福……
屋裡,樂浪一邊念著小時候聽來的關於正月俏皮俗語在嘴中念著,一邊把還睡的朦朦朧朧的三郎給拉了起來刷牙洗臉,然後來到前廳裡吃甜面線。
閩南習俗”在初一這一天一定要吃用砂糖煮成的紅甜面線,有長壽和一年甜到尾的意思。
其實,也是樂浪家中沒有長輩,要不然昨天那今年夜不會這麼過。在當地習俗,晚上十二點的時候還要拜神,也就是辭舊迎新”拜完後才能睡,不過樂浪家沒有長輩,少卿還沒有正式過門,這些東西也就沒有了。
老道和鳴人也早早的過來吃麵線,吃完後,老道和鳴人就要去道觀裡幫忙,他們兩個今年畫了很多符賣,鳴人不放心老道,也要去看一下。別到時候符賣光了,自己一分錢也拿不到。
吃完麵線,老道就和鳴人就走了。樂浪也帶著少卿和三郎騎著摩托車往山下開去。
初一的時候,十里八鄉的信男信女都會到廟裡燒香,熱鬧非凡”一些投機倒把的小商販就趁著這個時候做起了生意,這就是俗稱的“廟會”。
廟會起源於遠古時期的祭祀。在遠古時期”祭祀是人們生活中一件經常而又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情,所以《左傳之成公十三年》中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意思是說祭祀和戰爭一樣,都是國家生活中的頭等大事。
早期的祭祀主要是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在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的時候”人們聚集在一起,並開展一些活動”如進獻供品、奏樂、舉行儀式等等,這種為祭祀神靈而產生的集會就是後來民間廟會的雛形。實際上,從“廟會”兩個漢字本身也可以看出這點,“廟”最初就是指供奉神靈尤其是祖先神靈的建築。
廟會起源於寺廟周圍,所以叫“廟”;又由於小商小販們看到燒香拜神者多”就在廟外擺起各式小攤賺錢,漸漸地成為定期活動”所以叫“會”。久而久之”“廟會”就演變成了如令人們節日期間,特別是春節期間的娛樂活動。
樂浪帶著樂浪和少卿來到廟前時,這裡已經人潮洶湧。
廟前的路上,已經停滿了大大小小的車子”車子沿著溪岸停著,猶如一條長龍。幾個老人拿著紅旗指揮著停車”只見停在那裡的車子還沒有開出去,就又有車子開了進來。
夾道兩旁,一個個小攤,擺得長長的,直到橋那頭,小攤上吃的、穿的、玩的,拜拜用金紙、香等等東西應有盡有。
廟前的〖廣〗場上擺起了一條長形的案几,案几上擺著一個大香爐”後面是一排排的八仙桌,這是廟裡為了讓來燒香的信男信女放東西特別安排的。
站在外面遠遠的看”只見廟裡一團團白霧如同雲龍一般翻滾而上”直衝雲霄。這是廟裡來拜拜的人點的香和燒金紙的煙。
每一年的正月都是廟裡最熱鬧的日子,有一大堆的信男信女都過來朝拜,非常熱鬧。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村裡的那些老頭,香油錢多多。不過廟裡的香油錢並不是廟裡老人的私產,而是作為老人會公用。每一年,老人會都會拿出大部分的錢來鋪橋造路、救助孤寡不古、造福人群”他們從沒有暗睞過半分錢”每筆錢的去向都會寫的清清楚楚,貼在廟前,在他們的心裡,貪神明的錢,死後會下十八層地獄的。當然,這也是小溪村的風氣使然,要是其它地方,可不管是誰家的錢,放在自家的口袋才是真的。
“感謝信女翁秀汝添油一百塊,讓神明保庇她全家平安率福、大掙錢;感謝信男林木泉添油二十塊,讓神明保庇他全家平安幸福、大掙錢;感謝信女子車慕茹添油三百塊,讓神明保庇她全家平安幸福、大掙錢——”
廟前的大喇叭中傳來誰誰添油多少多少的聲音,聽說就是說這個話在正月裡就需要四個老人輪流替換,平均每個人要連續不停的說兩個多小時,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廟裡香火的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