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小說:教好孩子,就這麼簡單 作者:

。如果老師沒有空閒,就要請家教。但在請家教時應該注意,最多請一到兩科,如果門門都請,則沒有意義。而且以每週兩到三次為限。因為孩子的時間是有限的。

這裡我還要提醒的是:家長在糾正孩子偏科傾向時,落腳點一定要放在促使孩子素質全面發展上,在抓“弱科”的同時,還應幫助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強科”優勢。既要補“弱科”之短,又要揚“強科”之長,這樣才有利於孩子全面提高。千萬不能“矯枉過正”,否則出現“弱科變強科,強科變弱科”的現象,孩子還是不能全面發展。

3。家庭環境影響造成的偏科

如果孩子是因為家庭環境影響造成的偏科,家長應注意給孩子講清道理,告訴孩子大人這樣是為了工作需要,自己當年在中小學學習時,各科還是均衡發展的,並不存在某科強某科弱的現象。家長要打消孩子因為懷疑遺傳影響而偏科的疑慮,這樣孩子學習起來就更有信心。

在這裡,家長千萬要注意:不能讓孩子產生對偏科的認同心理。千萬不要講“數學這門課就是不好學,當年我就是學不懂”,或者說“語文學起來太沒勁,作文就是不好寫”之類的話。如果你在孩子面前說這樣的話,就是給孩子進行偏科的心理認同教育,就等於說偏科沒法糾正,孩子的偏科就真的糾正不了了。

家長還要注意觀察孩子,如果出現某科作業較慢,錯誤較多,馬馬虎虎,可能就是偏科的初始表現。這時家長就要注意和老師溝通,瞭解孩子該科學習的課堂情況,防止出現實質性偏科。

以上三點,是防止、糾正孩子偏科的最常用方法。而當你將這些方法都試過卻還不能糾正孩子偏科的話,我們則可以換個角度,以“偏科理論”(我自己的理論)來看待偏科。

那麼什麼是“偏科理論”呢?“偏科理論”的基本觀點就是:孩子偏科非常正常、沒有錯誤,因為每個人的愛好、特長都不一樣。

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擅長的方面,也有不喜歡、不擅長的方面。

比如說,某個孩子在數理方面有超人之處,但在文史方面就明顯不足;有的孩子在體育方面有獨特的優勢,在文化課方面卻明顯不如常人,這些本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就該揚長避短、培養優勢才對。但是在目前的應試教育體制下,要求孩子門門功課都要好、都要優的極其錯誤的教育觀,不光影響了家長的思想,還加重了孩子的負擔,更可惡的是抹殺了部分孩子的特長,甚至扼殺了許多天才。

我們知道郭沫若上中學時是個偏科的學生,可後來他成了偉大的學者和詩人;錢鍾書的理科成績很糟糕,可後來他成了中外有名的大學者;瓊瑤、張愛玲偏科,後來她們都成了大作家;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小時候算術總不及格;法國前總統密特朗上中學時物理和數學成績都不好……

說到這裡,可能有的家長說那是過去,那是外國,時代不同、環境不同、評價機制不同,那我們就說說現在。作家韓寒讀書時偏科很厲害,現在卻成了知名作家;鄭淵潔的兒子連中學都沒上過,憑著自學電腦,成了IT行業的重量級人物……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還是覺得家長應該以獨特的眼光去對待孩子,不要強求。有時候角度變了,你也輕鬆,孩子也輕鬆,不要苛求孩子門門功課都要好、都要優,按孩子自身的特長去發展,也許會培養出一個專家呢。

孩子最想要什麼

“知子莫若父”這句流傳了幾千年的古訓,今天看來已經有些過時,至少是不準確的。有關部門的調查結果顯示了一個讓人意外的事實:50%左右的中學生覺得“父母不瞭解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他們說:“父母給了我最好的東西,可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

這樣的結果不免讓家長們多少有些傷心。“白眼狼、沒良心的、好心沒好報……”有部分家長會哀嘆現在的孩子不懂事,不知道感恩。“我對孩子這麼好,孩子為什麼不領情呢?”也有家長在思考到底問題出在哪裡。現在的孩子究竟最想要什麼?

孩子最想要什麼?看來是個簡單的問題,但是回答起來非常難。要依孩子所處的年代、年齡和家庭背景而定。對於像我們這樣生活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家裡兄弟姐妹比較多,物質不豐富,家裡也不注重教育的農村孩子來說,吃好吃飽、穿新衣服、跟大人上街趕集或者走一回親戚、逛一趟縣城當然是最想要的了。一個糖果、一塊餅乾、一把瓜子、一個硬幣都能讓我們高興一陣子。至於一件新衣服、逛一趟縣城帶來的歡樂至少能夠維持一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