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收拾出來吧,”謝夫人抬頭看著請回來的菩薩道:“婉姐兒畢竟已經歸宗,我們長住林家,只怕林氏宗族該不安了,我們是去看婉姐兒的,不是給她添麻煩的。而且自己住也自在些。”
“那奴婢這就叫人去收拾別院,順便通知少奶奶一聲。”
謝夫人頷首,低頭看著手中的信沉默下來。
楊嬤嬤就暗暗嘆了一口氣,心中對林清婉又是惋惜,又是敬服,卻又隱隱鬆了一口氣。
少年情易變,她和夫人其實是有點怕少奶奶以後改嫁的。她也知道夫人心中矛盾,既想少奶奶百年後能跟少爺葬在一起,讓少爺不至於做孤魂野鬼,又心疼少奶奶小小年紀便要守寡。
因為矛盾,所以夫人行事才有些反覆,前半年少奶奶回蘇州後,她幾乎是每個月都給少奶奶送一趟東西,但這後半年卻是能不聯絡就不聯絡。
楊嬤嬤知道,夫人在慢慢鬆手,給少奶奶做決定的空間。
但她心裡不好受,呆在佛堂裡的時間越來越長,這兩個月更恨不得住在佛堂裡了。
所以這封信來得及時,就算這封信不來,楊嬤嬤也在尋找藉口讓夫人去京城,哪怕京城有大爺大奶奶在,紛爭多,但爭鬥或許能讓夫人分神,不至於把全部的心神都放在少爺和少奶奶身上。
第八十二章 道歉
林清婉還不知道她和徐大夫的一番話引出了這麼多事,更不知道她婆婆要來蘇州看她,此時她正揹著手走在田間,看著一片黃燦燦的小麥,她欣喜不已,“今年的小麥算是豐收吧?”
“是,”跟在林清婉身邊的方大同咧嘴笑,“老農們都說可惜了,要是種成冬小麥,那收穫只會更多。”
“而且冬小麥的口感更好。”林清婉惋惜了一下,“不過不要緊,去年是沒來得及,今年讓他們把小麥收了就可以準備冬小麥的種植了。”
方大同搓了搓手,為難道:“可是姑奶奶,不給地休息,只怕這肥趕不上。”
“不是還有三個月的時間嗎,把小麥收後多做些肥料撒上,把地養一養。”
“就是沒有肥啊,我們從外頭收了不少的肥,但依然不夠啊。”方大同跟姑奶奶說這些還有些不好意思,黑黑的臉上微紅,“開春那會兒我們農莊將城西這邊的……咳咳都包圓了,現在還沒入冬,各個村子就已經和城裡收夜香的人打好了招呼,我們最多隻能買到四分之一左右。”
林清婉好奇的問,“你們是怎麼漚肥的,這麼多夜香都不夠用?”
“等發酵後用秸稈混著漚肥,”方大同撓了撓腦袋道:“這還是陳大爺教我們的,長福村他種地最好。”
林清婉幼時在農村生活過很長的一段時間,也見過別人漚肥。也是用秸稈混著人畜的糞便堆肥,因為祖父是大教授,在鄉親們的眼裡就是很有本事的人,所以有一段時間他們特別喜歡上門來問各種關於種植和養殖的問題。
那會兒農村雖也用化肥,但數量少,更多的還是依靠農家肥,所以祖父也被問過漚肥的問題。
她記得那時她才七歲多,祖父特地帶了她回京,用關係找到了農科院的教授,跟著他學了兩個漚肥的方法。
其中一個她記憶猶新,因為那個法子是祖父帶著她一點兒一點兒實踐過的。
其實原理上和大家漚肥是一樣的,都是用秸稈或枯草等混著人畜糞漚肥,只不過它更加細化,將其中碳氮含量計算出來,然後照著比例堆積,將步驟更細緻化,這樣可以更快速的使肥腐熟,不會出現燒壞作物的現象發生。
這種漚肥方法用料都是以噸計算的,所以出的肥料多,要是地不多的人家還真不耐煩這麼做,太累,還不如照老法子清理牲畜糞便時混進去些秸稈,等它慢慢腐熟再用。
可是他們沒那麼長時間,所以漚肥還得快。
“地裡割出來的那些枯草,讓人收上來,分成幾個區域堆好,等小麥收割,將秸稈留好,我們統一漚肥,換一種法子。”
“什麼法子?不對,是姑奶奶您怎麼知道漚肥的法子?”他這個已經學種地的都不太瞭解。
林清婉輕咳一聲道:“我從書上看來的,或許可以一用,你把陳大爺請來,我說給他聽,以後再由他來教你們。”
靠譜嗎?
方大同心中疑慮,但還是去請陳大爺,論種地,十個他也比不上一個陳大爺,靠不靠譜還得問陳大爺。
有的人在某些方面的確很有天賦,方大同和陳大爺一起聽,他還在半懂不懂時,陳大爺不僅能聽懂,還能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