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服。
陳一壽也錯愕的不知說什麼是好,忙是拜倒,這滿殿的大臣,頓時都是慶幸無比,紛紛道:“吾皇萬歲。”
慕太后竟還是有些亂,好不容易平復了心情,也不由大笑起來。
陳凱之笑吟吟的掃視這殿中,其實此番回宮,這滿朝文武是什麼人,他心裡大抵都有數了,都說人心隔肚皮,即便是有錦衣衛,也未必能真正猜到一個人的本性,只有在這危難之時,自然會出現如那張環言一般的貳臣,當然,也少不了來這殿中,決心與國同休的忠臣,也有許多人,選擇了沉默,他們躲在自己的宅邸裡,既不願去迎楚人,卻又想要明哲保身。
陳凱之道:“都平身吧,不必多禮,現在,朕和諸卿,還有許多事要做,朕已命楚軍南下,奪取楚國,除此之外,也已派人前往各國遊說,天下分立了太久,是該一統了,這是千載難逢的時機,諸卿……”陳凱之和慕太后對視一眼,先攙她坐下,隨即才坐在了御椅上,環顧四周:“朕欲賓服四海,還要有勞諸卿襄助!”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過眼雲煙事
新建文稿(1047)
這殿中文武百官的興奮勁還沒有過去。
卻很快,他們冷靜了下來。
接下來,只怕又要上演秦滅六國的一幕了。
此後,會有多少事會發生,又將需要商討多少事呢?
陳一壽細心的聽著陛下的每一句話,心裡反覆的咀嚼,他甚至覺得,陛下命楚軍南下攻楚,命蜀軍回蜀,命越軍回越,實是一招妙棋。
若陳軍攻打各國,勢必會引發巨大的反彈,而用各國之力降服各國,實是再好不過。
陳一壽也萬萬想不到,自己竟會走在這大潮中的風口,原以為,他不過是大陳的內閣大學士,再過幾年,便該告老還鄉,可現在,他卻明白,五百年來的一場大變局,將會在自己任上發生。
洛陽城已經安定了下來,各州府又歸於平靜。
其實對於無數的軍民而言,他們求的,不過是一個太平盛世罷了。
當今皇帝,能給予他們的,便是這等滿足感,很快,自楚國的捷報便已傳來,梁蕭帶兵入楚,一路勢如破竹,幾乎沒有遭遇任何的抵抗,兵臨楚國國都之下,楚國皇太子率文武百官開城出降,隨即,便被梁蕭送往洛陽。
陳凱之當即敕命梁蕭為候,對楚軍的將士,也俱都有所獎掖。
陳軍滅胡,本已得到了巨大的聲望,而大陳皇帝對楚軍信任有加,命其破楚,甚至沒有派出監軍,並且給予了賞賜,這足以令楚人上下都明白,這位天子對楚人一視同仁,並沒有太多的提防和防範,於是,降者無數,楚國各州府的官員,幾乎還未等楚軍或者是陳人安撫使者到達,便已改旗易幟,宣佈效忠大陳了。
蜀人和越人都在觀望,尤其是對蜀國皇帝和越人天子而言,他們顯然是焦慮的,軍馬回來了,可帶來的訊息卻是可怕,甚至還想說服他們動身前往洛陽,這分明……是徹底的向大陳臣服,沒有人願意做亡國之君,對於蜀國皇帝和越人天子而言,即便他們的國力並不鼎盛,卻也明白,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道理。
他們焦灼不安的在觀望著,直到楚人望風披靡,徹底的被大陳所兼併,二國的內部,卻已掀起了軒然大波。
一方面,是陳軍的強大,已足以讓他們產生巨大的壓力,若是頂住壓力,寧死不降,則相當於豪賭,降了,還可以做安樂公,而負隅頑抗,則可能是死無葬身之地。除此之外,大陳朝廷對於楚國百官的厚待,也做了榜樣,至少,蜀國和越國內部的世家大族,甚至是廟堂上的文武百官們,似乎已不再願意為天子和陳軍拼個你死我活了,數之不盡的書信,偷偷的帶到了洛陽,有人向陳凱之彙報國內的情況,有人表達著對陳凱之的仰慕。
而對皇族而言,他們並不是不明白,此時已到了萬分危急之時,國內離心離德,而境外隨時可能大兵壓境,拿什麼去抵擋,又憑什麼去抵擋陳軍呢?
終於,兩道奏疏送到了洛陽,這兩封奏疏最有之處就在於,這是從前的越蜀二國皇帝親書,他們自稱為臣,表達了對大陳皇帝的仰慕,並且認罪,裡頭自是說了一籮筐的好話。
陳凱之只大抵看了一眼,隨即便將兩份奏疏揉了個粉碎,丟到了一邊。
雖是客氣有餘,可陳凱之要的是侵吞蜀、越,絕不只是這等只聽雷聲卻不見下雨的稱臣,奏疏中對於進洛陽的事,隻字未提,顯然,他們還想要心懷僥倖。
於是一個月之後,大陳新軍的先鋒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