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即便細細說來。
“這算什麼,三千人雖是不少,可在這濟北,有些大上商團來,一兩千人也是有的,三四千人的規模,也不是沒有見過,公子這是有所不知了,譬如金陵的商賈要來,往往都喜結伴而行,濟北這兒倒是太平,可其他的州府,卻是說不準了,這不是為了防止山賊嗎?所以往往商賈們幾乎都是相邀一起來的,有時候,甚至是數十個商行聯袂而來,數百個夥計,數百輛車,還有車伕,有護衛,浩浩蕩蕩。現如今,這天下各處,誰不曉得販賣精鹽乃一本萬利?自然是爭先後悔的來了,這樣一來,人便多了,沒什麼稀奇的。”
這店夥又頓了頓,見陳凱之眾人格外認真的聽著,他頗為得意,便繼續說道。
“還不只呢,商賈們起初都是來搶購精鹽的,可到了地方,才發現這兒何止是精鹽可以牟利,便連這裡的鐵器,你可知道鐵器嗎?這裡的鐵坊生產出來的農具,不但耐用,比之其他的鐵器要耐用和精良十倍,價格也不過是貴上一倍罷了,除此之外,還有布匹,這布價格低廉,且染出來的花色,也是最好的,比之松江布、蜀錦,亦是不遑多讓,可濟北的布匹價格低廉啊,就算是輾轉販運,亦是有利可圖。”
趙王等人聽言,不禁咋舌,竟是格外認真的聽著。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東西,譬如最新出來的琉璃作坊,生產的琉璃,不但價格低,什麼花色都有……如此一來,商賈們就越來越多了,各國的都有,北燕、越楚,便連胡人、大涼和蜀國的商賈,也會輾轉而來,這商賈們一多,買賣就好做了。”
店夥顯得很健談,他似乎覺得陳凱之和其他人不太理解他的話,便繼續道:“公子想想看,天下的商賈都齊聚於此,會如何呢?不只是大家會來求購這裡的貨物,而且還會將各國的貨物都帶來,這麼說罷,天下的奇珍和特產,從北燕的牛馬、藥材,再到越人的絲綢,蜀人的上好蜀錦,你若是在別的地方,想要買齊全,那是千難萬難,可在這濟北,只要你能想到的貨物,便都在這裡。”
這店夥越說越起勁,竟是滔滔不絕起來。
“以至於從前哪,商賈們還只是來求購鐵器、精鹽以及各種濟北的物產,可現在,卻全然不同了,現在還有其他買賣的商賈,想要買牛馬的,也不必去北燕,想要買皮毛的,也不必出關去胡地,想要買蜀錦,不必去蜀地,只在來濟北,應有盡有,只要有銀子,天南地北的萬千特產,無所不有。”
第九百零七章:水落石出
這店夥似乎談性極濃,何況他是最擅察言觀色之人,見陳凱之等人聽的津津有味,便繼續道:“以至這天下,只要能數的著的商貨,在咱們這濟北,總是能找到,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公子您想想看,這做買賣的人,還肯徒涉千山萬水,去各地求購特產嗎?”
陳凱之微微頷首點頭,在後世,可能已經沒有了特產的概念,這是因為科技昌明的時代,由於良好的物流系統,使得世界各處,幾乎再難找到所謂特產,而所謂的特產,十之**都是商人們用來糊弄消費者的。
可在這個時代,卻是完全不一樣,幾乎跨過了一州一縣,便各有自己的土產,江南的人想要買蜀錦,關中的人想買胡地的皮毛,蜀人想買樂浪郡的人參,這些……幾乎都是不可能的事。
雖然也會有商賈,闖南走北,可現在卻不同了。
濟北透過鼓勵商貿,同時因為掌握了天下最急需的精鹽這等必需品,再加上聞名天下的鋼鐵,以至天下各國各州的商賈不得不來此搶購,他們既然要來,自然也不會空手而來,當然會順便販運一些本地的貨物而來,如此,天下奇貨,聚集濟北。
那麼,一種新的經濟形勢也就出現了,當人們發現,自己若要買人參,不必特意跑去樂浪,想要購買皮毛,也不必特意出關去胡人聚集地求貨,想要蜀錦,也不必走一遭天府之國,只需來濟北,就可能買到,如此……濟北不再只是吸引那些鹽鐵販子,而是天下商賈,無論是做任何買賣,竟都繞不開濟北了。
這店夥笑吟吟的道:“所以在濟北城裡,有東南西北四市,而居中的,卻不是官衙,而是四海坊,何謂四海坊呢,其實就是門面,那兒有三千多家門面,天下的商行,無論是出自哪一國,但凡是大商賈,都會在那兒租一個門臉來,陳列自己的貨物,因為每年湧入濟北的遊商太多了,他們想要什麼,只需去四海坊,便可挑選自己中意的,一般尋常人家倒是極少去那兒,可商賈們在那兒,卻可抓住商機,不只如此,濟北往東五里,已開拓了運河,又靠著海港,道路也都修築好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