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其一,這其二,便是歷來的規矩,營建書齋。規矩,想來凱之也懂的吧?”
陳凱之怎麼會不明白嗎?
天人榜的事,陳凱之在史書中也是略略讀過的。
凡是入了天人榜的人,便算是‘先生’了。
雖然陳凱之年紀還小,還只是學宮中的學生,可規矩就是規矩。
他記得,有一部書中曾提過,只要入榜,便可得聖人的饋贈。
這個饋贈,並非是皇家所賜予,而是來自於‘聖人’。
當然,聖人是名義,無非就是,原本的所有權乃是聖人,是聖人鼓勵後進,而賞賜的。
雖然聖人已經作古了近千年,可他的名義,依舊很好使。
比如這學宮,雖是太祖高皇帝所營造,可事實上,在名義上,卻是聖人的饋贈,既所謂聖人庇護天下門生,選其俊傑,入宮讀書。
而這裡的學官,固然也多是朝廷的任命,可是任命之前,卻是經過諸博士們的推舉,在推舉之後,報知朝廷,朝廷再予以承認。
這是當年,太祖高皇帝為了獨尊儒術,同時展現自己崇文重道的意思。
學宮佔地極大,更可怕的是,它面對著的乃是洛陽城,可是背靠著的,卻是上林苑。
上林苑佔地極大,乃是皇家遊獵和屯駐禁軍的場所,方圓數百里,是一片連綿起伏的山脈,林木茂盛,因為屯駐著禁軍,又是皇家的林苑。
本來按理來說,尋常百姓,是不得私自隨意出入,或是在山中游獵、砍伐的,不只如此,在林苑深處,還有皇家的別宮,禁衛就更加森嚴了。
而學宮卻堂而皇之的佔據了這裡,不只如此,除了學宮現有的建築之外,還很不客氣的佔了方圓百里的土地,自然,這些土地並非是學宮所有,事實上,產權卻是名義上屬於‘聖人’的。
在太祖高皇帝的構想之中,這片上林苑中所劃分出來的學宮之地,是為了招攬天下儒生在此,尤其是那些名士,若是願意來此講學,大可以營造自己的書齋,領著弟子在此讀書。
只是這種特權,隨著中央集權的不斷壯大,最終卻變成了一紙空文,即便朝廷再如何對讀書人禮敬,也絕不會任你佔著這麼大的茅坑。
可入了天人榜的‘先生’卻是例外。
也就是說,陳凱之可以在學宮之中置業了。
這既是入天人榜的福利,陳凱之當然不會拒絕,他的人生格言是低調做人,卻是高調賺錢。
陳凱之道:“學生敢不從命。”
楊業呵呵一笑,道:“入地榜的先生,可置地三百畝,來人,取輿圖來。”
三百畝,不算小了,對於陳凱之來說,簡直算是驚人的數字,最重要的是,這塊地,處在上林苑,深處學宮之中。
陳凱之為之咂舌的同時,面上卻是一副名利於我如浮雲的樣子,我也不是很想要地,只是偏有這樣的陳規陋俗,好吧,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有書吏捧著不知積了多少灰塵的輿圖來,案上一攤,頓時灰塵捲起,一股腐朽之氣瀰漫。
博士們皆是羨慕地看著陳凱之,他們都是學宮裡的先生,可在這學宮裡,也不過是一個一兩畝地的書齋呢。
如今大家佩服於陳凱之的學識,也對陳凱之的性子頗為欣賞起來,倒也熱絡,紛紛聚攏,七嘴八舌起來。
“既是書齋,理應選址在靠著明倫堂的所在,我看這裡好。”
“此處好,此處有一片湖泊,身後乃是天人閣所處的白雲峰,若是選在此處,寄情山水,豈不美哉?”
陳凱之不禁汗顏,呃……這些傢伙,代入感太深了,話說是我選地方好嘛?
陳凱之只抿著嘴,眼睛落向這輿圖,在這裡,一幅洛陽城的地形俱都展現眼前,而學宮的位置,則在洛陽的西北方向,面對內城,背靠起伏百餘里的上林苑,而學宮所處的位置,佔了一隅之地,在這學宮之中,亦是峰巒起伏,有三處湖泊,一條河流,這河流,乃是洛水的支流,連線城內城外,至於山峰,就不計其數了,足有上百之多。
第二百三十一章:自掏腰包(3更求月票)
既然關乎於自己的利益,陳凱之當然是慎重對待。
只見陳凱之的眼睛死死盯著輿圖上的每一個角落,面上看似風淡雲輕,可心裡卻已開始計算。
首先,得離學宮的建築近一些,否則讀書不方便,尤其是靠文昌院最近才好。
還要……依山傍水……嗯,依山傍水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