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由婦人專事釀製,且用百年老瓦缸密封。
陪同來的鐵路報的女記者,不知道這規矩。紮實喝了一牛角包穀燒,當場就頭暈目眩——醉了!看到沒有人滑溜索,主動提出來由她滑。丁山想看笑話,慫恿這位女記者上。
望著那足有70度的荒坡,大家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就是小路啊!這是什麼路啊,看起來到處都是路,卻又無從下腳。剛轉過一個山腳,丁山他們不約而同地變成了猴子,四手四腳地匍匐行進,因為旁邊就是萬丈深淵,一陣陣山風傍著微雨迎面撲來,手上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東西,腳上尋找每一塊能踩穩的石頭,只要一腳踏空就有可能跌入萬丈深淵。只有丁山一下子攙這位一下子扶那位,四處照應,顯然他是走慣了這種路。這時,那位答應滑溜索的鐵路報女記者早已坐在路邊不能動彈,包穀燒酒把她滿臉燒得通紅。
接待採訪的潛規則(5)
在溜索邊,大家先前的豪言壯語都到九霄雲外了,這是一個大峽谷,只能聽到“轟轟隆隆”的流水聲,說話都要大聲才能聽到。濺起的水花形成的霧氣一陣陣撲到臉上,給人一種陰霾的感覺。如果不小心掉到大峽谷裡,再好的水性也是絕對沒有救的。
“算了吧,我們採用蒙太奇的手法,拍一下溜索算了!”看到這場景,生活頻道的記者改變了主意。
先後拍了溜索——老百姓家——郵政所幾個主要場景。當然,這裡有扮演的成分。不過,這是鏡頭的再現,不是原始記錄。對受眾也還能交待得過去。
在一村寨拍攝時,一位在山上砍柴的漢子一邊砍柴一邊不緊不慢地唱著山歌:
挨姐坐、對姐說,
撿個棍棍戳姐腳。
戳一下、她沒火,
戳兩下、她沒說,
放下棍棍用手摸。
……
聽到這歌聲,生活頻道的記者覺得有味。“下次一定抽個時間來這拍一個少數民族情歌記錄片。”記者的這一想法,觸動了丁山的靈感。
“何不利用這機會,給查書記戴市長搞幾條新聞呢?”丁山想到了一個樹立形象的好機會。
“查書記,我是宣傳部的丁山,我想利用這次採訪團來的機會,給你們主要領導上幾條新聞?”丁山把這幾句話寫在紙條上後,看著紙條給查書記打電話,這樣做就不會慌神。
“你們安排吧,要我怎麼做就怎麼做吧!”查書記沒有丁山想像的那麼嚴肅。打完這個電話,丁山發覺自己緊張得渾身都出了毛毛汗。
“我想給我們查書記在你們電視臺露一下臉,你覺得怎麼搞才好?”晚飯後,丁山拖生活頻道的記者去洗腳按摩。
“有什麼新聞線索不?”
“新聞線索多,不知你們要什麼樣的。”
“我覺得你們縣城裡唱山歌這個新聞好!”記者說完又補充道:“山歌是在山上唱的,怎麼會跑到城裡來了呢?你深挖一下,這是個好稿子。說不定還能評上優稿!”
“我想搞條宣傳我們‘一把手’的。”
“哪個啊?你們白部長還是查書記?”
“肯定是查書記啦!”
記者默了一下神說道:“現在上面提倡要愛民親民,不知你們查書記有沒有這方面做得特別的東西。”
“有啊,我們查書記一直支援兩位困難學生。”
“這不算什麼。”
“我再想想。”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現在從上到下都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看你們這裡做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不。”記者說道。
丁山沒有聽清記者最後說的這個問題,他的心思完全沉浸在如何體現查書記親民愛民方面。但記者說這個問題時,他也不停地在點頭。丁山想了一晚,最後決定,讓查書記深入到基層瞭解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在基層時給一戶缺少勞動力的人家打穀。
丁山第二天一上班,就把這個想法向查書記作了彙報,要他抽個時間到城郊附近正在打穀的稻田裡去一會,拍個幾分鐘就行。查書記非常看中這次採訪。他馬上要秘書到市場上買來一雙草鞋和一頂草帽,還穿了條西裝短褲和汗衫。
丁山建議查書記先去,他帶記者們後面來。這樣更能體現真實性。查書記真的就坐著小車帶上秘書先去了。看到市委書記下來幫老百姓打穀,正在田裡打穀的老百姓反而不打了,將查書記圍在田埂上問這問那。
查書記其實知道現在種田的情況,但也想學著電視上那些領導到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