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給一個看上去比較面善的老編輯,因為整個辦公室沒有人說話,丁山也不好吱聲。老編輯接過稿件看了一下標題,問:“你是郎殼子市的!搞了幾年專幹?”
“一年。不過我寫新聞寫了四五年了。”丁山說完又覺得後面這句有點多餘。
老編輯看了一下稿件,眼鏡滑在鼻尖上,與孔乙己遇到的掌櫃一樣。老編輯不快不慢地問道:“認真採訪了嗎?”
“採訪了。”丁山覺得對方在把自己當犯人審,渾身燥熱起來。
這位老編輯又看了一下稿件,說道:“年人均負擔只有十五元,不可能吧?”
丁山說:“我們那裡是貧困地區,農民的年均收入只有三百多元,確實只有這個負擔。”
“這樣吧,要你們經管局發個傳真過來證實一下,我們就給你發。”這位老編輯還是不相信。
“算了罷老鄒,人家大老遠來一趟不容易,既然稿子上蓋了章,能用就用用罷,發什麼傳真囉?反正文責自負。”旁邊一位年輕人勸道。
丁山對這位年輕人大有知遇之恩的感覺,連忙遞上一支菸,年輕人搖著手:“謝謝,不抽。”
“喏,那你給他處理一下吧。”老編輯抬起頭來對這位年輕人順水推舟,丁山猜他如果不是年輕人的領導就是擺資格慣了。
年輕人姓陳,接過稿子看了一眼後便認真地改起來,丁山像小學生一樣,十分規矩地站在旁邊看著。陳編輯改好後便送到老編輯手裡,老編輯接過稿子翻了一下,說:“行了,稿子給你發。”
文人當官後的變化(3)
丁山心頭有點彆扭,但還是擠出一絲微笑躬身連說謝謝,退出了門。
丁山又一一地將其餘的幾個稿件按郝編輯提供的部室送了,有的部室熱情,有的部室冷淡,但丁山一直沒有改變屈膝卑躬的姿態。
在群工部,一位編輯還問起丁山郎殼子計劃生育情況怎麼樣?丁山說,還可以啊。這位編輯十多年前到過郎殼子調查過計劃生育情況。他說,“那時我剛參加工作不久,收到一封群眾來信,反映郎殼子市青溪鄉超生情況的。說那個村怎麼怎麼地苦啊,老百姓吃不飽,但就是要生,一家多的生六七個,少的三四個,三四個是正常的。”丁山這時便想起了王婷,漸漸地走神了。
見這位編輯對郎殼子這麼熟悉,丁山便問了他的名字,編輯順手從桌上拿起一張名片遞給丁山,名片上寫著:你的朋友朱從八!
“哦,你就是朱編輯啊!你給我發過稿咧!”丁山在報上見過朱從八寫的全是批評報道。他幾乎沒有寫過表揚稿。
“是吧!”朱編輯有些輕描淡寫。
“朱元璋咧!”旁邊的一位編輯插嘴道。
“是咧,朱元璋當和尚的時候是叫朱重八。”丁山想幽默一下,沒想卻說過了頭。
“老人家沒文化起了這麼個名字。不過,他們也沒有曉得朱元璋以前叫朱從八。”朱編輯可能聽得多了,人人都喜歡給他開這樣的玩笑,也不計較丁山。
“我那個‘用刀頭調解民事糾紛’的稿件是你給發的。”丁山說。
“哦,我有印象!寫得不錯咧!”朱編輯說。
“不過我們基層抬頭不見低頭見,都是幾個熟人,不好搞!”丁山想起稿件發出後遭白部長的批評,心裡有些不平。心想,報社的記者天天寫這樣的批評報道卵事沒有。可當基層通訊員卻不行。
“當記者就是要寫點批評報道。天天寫那些表揚稿沒人看。你看我們的報紙還有幾句真話在上面囉!”
“是的,我們是應該向朱元璋同志學習。”剛才插嘴的那位編輯又說道。
“我們嚴記者不錯咧,盡寫深度分析文章!”朱編輯表揚剛才插嘴的那位編輯。
“還是朱元璋厲害!”
“不,還是嚴記者厲害!”
看著兩位在互相吹捧,丁山不好說什麼,客氣兩句後就告退了。
丁山來到傳達室,發現剛才那位保安不在了。丁山問:“剛才我放了一個袋子到哪去了哦?”
“什麼袋子?”剛來的保安一臉詫異。
“一個紙袋子,上面寫著‘牛肉乾’!”丁山解釋。
“哦,剛才一位女同志拿走了。”剛來的保安想了一下說道。
“哦——”丁山不想多說了。傳達室有攝像頭。如果丟的東西重要的話,調出來看看就得了。可是一袋牛肉乾也就兩百塊錢,有多少調查的必要?
丁山一路走一路想,這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