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只是因為她自己知道,凌曜會讓著她。凌家會看在兩個孩子的份上,遷就著她。
可一旦時間長了,難保凌曜和凌家會漸漸失了耐心。到時候,王婷婷的一手好牌,只會打得稀爛。
見好就收,才是最明智的。
她真的怕王婷婷跟凌曜這麼鬧下去,會把凌曜越推越遠。更擔心那兩個小崽子,會因為父母的原因,背上他們不應該背的重擔。
希望她的這次勸說,能夠打動王婷婷吧。
人要懂得惜福,不要仗著勢拼命作。那樣,就算福緣再大,也終究只落得一場空。
做為姐妹,她不想王婷婷把自己的幸福給折騰掉。
第426章 奇怪的人
天氣從進了十月下旬,就開始轉涼了,到了十一月份,一場秋雨,讓天氣一下就冷了起來。
“錦繡衣坊”裡的秋裝多數已經下架,開始上冬裝了。
今年的天,冷得有些早。才十一月中旬,就要開始穿厚外套了。
錦繡進了一批呢子料,做了一批呢大衣,有的款式簡單大方,適合年紀大些的顧客。有的在衣服上做了繡花,或者一些其它的裝飾,看著俏皮有活力,適合年輕人穿。
張招娣和最近閒著沒事兒過來幫忙的方嬸兒,一起在工作間裡織毛衣。
錦繡找木匠做了幾副比筷子稍微細點的毛衣針,然後又去毛紡廠訂了一批粗細不同的毛線回來,讓張招娣和方嬸兒織毛衣。
錦繡提供的花樣,簡單又好看,關鍵是還保暖,不扎肉,讓顧客都很是喜歡。
一時間,店裡的毛衣緊俏得很。可錦繡卻不敢接訂做的單子,畢竟織毛衣服比不得做衣服,太麻煩了。
織毛衣這活兒倒是不難,只不過織一件也挺費功夫。儘管錦繡準備的這針很粗,可織一件毛衣,最快也得兩天。
杜娟織不了,因為朵朵總纏著她,平時做些其他的活倒還好,只是這毛衣針這麼長,很容易扎到人。錦繡說什麼都不讓杜娟織毛衣。
梁瀟要負責做別的衣服,騰不出手來。
楊樂樂和白月織出來的毛衣鬆鬆緊緊的,根本不成樣子。
所以,店裡的毛衣供不應求。幾乎一件還沒織出來,就被人給訂走了。沒能搶到毛衣的顧客都挺失望,一直勸錦繡接訂做單子,可錦繡怕接太多會做不出來,再耽誤了其他衣服的製作,只能把送上門的生意往外一直推。
杜娟想了想,跟錦繡商量,把這些毛衣都分發出去,找相熟的人幫著織。
可錦繡在省城認識的人幾乎都在這店裡了,她上哪兒找人去呀?
杜娟笑著說,這事兒包在她身上。
採石廠那邊她認識不少人,好多人的家屬都能幫忙織。
她拿著毛線找過去的時候,好些女人都圍過來說自己會織。
不過杜娟要求挺高,要求那些女人手藝必須都是過硬的,只要織得好,一件衣服給兩塊錢工錢。如果織壞了,不但沒錢,還得陪毛線錢。
這條件一出來,大半人都打消了主意,只剩下幾個對自己的手藝有信心的女人。
杜娟當場教了她們花樣,讓她們織了幾圈給自己看,確定沒問題以後,這才放心地把毛線發了出去。
收回來的毛衣,做工都不錯,其中有個女人織出來的衣服,比張招娣和方嬸兒還要好。
保證了質量之後,錦繡才開始接毛衣的訂做單子。
等到開始做棉衣的時候,那些幫忙織毛衣的女人,已經很熟練了,不僅織得好,而且速度也快。錦繡便讓張招娣和方嬸兒把織毛衣的活停了下來,一起趕製冬裝。
省的冬天很冷,一個冬天能下好幾場雪,所以這冬裝就得做得足夠的保暖才行。
錦繡為了這個保暖性著實愁了幾天。
她生活的這個年代,沒有仿絲棉,絲棉的成本太高不說,還不容易買到。冬天的衣服,要想達到足夠的保暖性,就得用棉花。可棉花的侷限性太大。厚了顯得臃腫,薄了又不不起作用,關鍵還不能下水洗。
錦繡拿著王婷婷給她找來的那些冬裝想了挺長時間,才決定把衣服設計成內膽可拆卸的款式。
把彈好的棉花,用質量好些的裡料套好,然後用縫紉機量好距離,橫豎走上幾道,把它做成一個個四方格子的樣式。這樣棉衣的厚度有了,又不會顯得太過臃腫,而且棉花也不容易變形走樣。
然後再棉衣的邊上用鬆緊帶縫成一個個絆扣,在外面的罩衫上釘上釦子。這樣,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