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遊點了點頭,“松本,這把古琴年代久遠,一定要小心拿放。”
“放心吧,李先生,我一定會小心的。”松本明道又叫了二個人,三人一同前往寶庫,將那把琴小心的抬了出來,放在了鋪上布的長條桌子上。
在客廳帶有陽光的地方,這把琴比在寶庫中更加清晰的展現在眾人的面前,方遊發動遁術,這把琴之中,所流露出來的依然是那帶滿青色的靈氣。
青色靈氣,那一種介於綠色和藍色的顏色,有著綠色的明亮,又有著藍色的明淨,可以說是一種非常柔和的顏色。
這一種非常柔和的顏色,代表的卻是一個並不平和的年代,春秋戰國,光從這個名字便能知道,它是一個充滿戰爭的年代。
其紛亂程度,遠遠超過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其國家有七國之多,最後秦始皇統一六國,這才結束了紛爭,讓華夏大地,歸於了統一。
同樣,春秋戰國,也是一個充滿著神奇的年代,有著百家爭鳴的燦爛文化,更有著一些神奇的東西被製造了出來。
十大名劍其中有很多都是由春秋戰國時期的鑄劍工匠製造出來的,其中以歐冶子最為著名。
方遊和葉語晴身上所佩帶的戰國龍形玉佩便是一個顯著的證明,如果不是這兩塊玉佩的靈氣時刻保持著相連,方遊也不會發現在茫茫大海中的葉語晴。
春秋戰國時期,距離二千餘年,那個時期所製造出來的大多數東西,都隨著時間的流移,而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書畫一類的文物,流傳下來可謂是屈指可數,戰國時期流傳到現在的,大多數為青銅器和玉器,其他型別的,由於材質和其他原因,都完全消失不見。
特別是木製的古琴,更是極難儲存下來,春秋戰國時期的古琴,能儲存的如此完好,當時也讓方遊有些驚異不已。
這把古琴雖然完好,可是古琴上面的一些木料,都有些殘缺,但是卻可以看出,它是一把極具有戰國時期風格的古琴。
琴棋書畫,是華夏文化的根源,其中古琴在華夏文化中佔有著重要地位,在春秋戰國時期,一些文人包括帝王,都喜好樂曲,這也是從古代帝王墓中,為何會發掘出很多的青銅樂器,只是古琴這一類的古玩,卻是無法像青銅器儲存的那般完好。
從戰國時期所流傳下來的名曲,便能知曉當時的音樂發展多麼的燦爛,比如著名的高水流水,陽春白雪等華夏十大名曲,其中一些都是有戰國音樂家或者文人創作而出。
對於古琴一類的古玩,方遊也曾瞭解過,現代的華夏古琴,基本為五絃或者七絃。
只是在戰國時期,樂器還並未固定,在一些戰國墓穴中,曾經還發掘出十絃琴,而且據史料記載,在這個時代,還有三十二絃琴的出現。
不過,所相傳,古琴最初為五絃,代表著金木水火土五行,外合五音,宮、商、角、徵、羽,只不過在商周時期,周文王被囚,思念其子伯邑考,從而加上一弦,是為文弦,是在武王伐紂時,再加一弦,是為武弦,合稱文武七絃琴。(未完待續……)
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奇怪的古琴
除去文武兩弦之外,另外五絃,宮、商、角、徵、羽則是代表著當時的五種社會等級,分別為君、臣、民、事、物。
方遊眼睛首先所觀察的便是這把古琴的造型,古望今來,古琴的造型也是越來越多。
每一種造型的古琴,都能給人帶來不同的感覺,雖然造型很多,但是古琴的製造原理大都一樣,聲音的效果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差異。
不過古琴最為常見的有五種造型,伏羲式,伏羲是中華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中國古文化中的許多發明創造,多數與他有關。
據說此式之琴便是由伏羲發明的。《琴書》、《長笛賦》中都有“伏羲削桐為琴”、“昔皰羲作琴”的記載。“伏羲式”琴造型圓渾古樸,項腰各有半月形彎入,音色寬宏。
華夏現存古琴中最為名的九霄環佩,便是伏羲式,全世界流傳下來的唐代古琴,現今也只有二十餘把,在華夏古代社會,琴文化極為燦爛,不說王公貴族,就算文人雅客,包括青樓一些賣唱的女子,都擁有琴器,能夠流傳下來的,卻是少之又少,由此可見古琴儲存的艱難。
這也是在小島國拍賣會上,武部司仁拿出一把唐代古琴作為出價,眾人如此驚歎的原因所在。
第二種便是仲尼式,又稱之為夫子式,相傳為孔子所制,聲音清雅純正,如同儒學一般。在古琴中最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