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方在奏摺中幾次提到攻打它的不易。明確表達了自己想要另闢捷徑、以減輕軍中傷亡的想法,也期待著如今先斬斷它的外援。
崇明帝沒有絲毫懈怠,他將許三年、夏鈺之等武將喚到御書房,將李之方的奏摺拿給他們看,問可有好的辦法。
許三年思忖再三,瞅著那輿圖研究了多時,起身拱手說道:“陛下,若說另闢捷徑,老臣以為不可行。那黑山口綿延數十里,出入僅有一條山路,再無捷徑可尋。依臣之見,不若借道而行。”
果然薑還是老的辣,自打崇明帝重用了老將軍許三年,不僅將整個兵部籠成鐵板一塊,還連著翻出錢唯真等人貪墨軍餉的醜事,如今又提出這借道之舉,崇明帝聞得未聞,夏鈺之也認真地傾聽老將軍的高見。
許三年指著那輿圖道:“李將軍思慮周全,果然不能貿然出兵。依臣之見,此時不是進攻靖唐關的最佳時機,而應選在九月飛雪、哈氣成冰之時。”
所謂哀兵必勝,蘇光復連番挫敗,此時必定會背水一戰,而黃捷等人得了城中助力如虎添翼,必然士氣高漲。若要一舉拿下靖唐關,便唯有以兵力上的絕對數量碾壓,這肯定會付出多餘的代價。
許三年指著輿圖道:“陛下請看,這靖唐關與高麗國唯有一水之隔。若是先斷去它的糧草,讓城中軍需無法供給,必會先動搖士兵們計程車氣。咱們選在隆冬時節舉兵,沿著高麗國的外圍出發,悄悄從冰面上橫渡河流,便可神不知鬼不覺出現在靖康關下,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離邊城九月的大雪飛天統共不過幾月的時間,許三年認為蘇光復正是休養生息,他只會儲存實力而不會選擇主動出擊,雖是給了叛軍們整頓的時間,卻更好地作好了戰前的準備,必然會贏得更為輕鬆。
原來老將軍的意思是要從高麗國中借道,神不知鬼不覺繞過黑山口,大軍如同從天而降,這到是個新鮮的主意。
崇明帝拈鬚沉思道:“老尚書的主意固然妙極,可是幾萬大軍從高麗過境,直接危及高麗安危,那高麗王豈能允許?”
許三年再拱手道:“陛下請看,咱們只須沿著他們的外圍過境,大軍並不在高麗國中停留。離著邊城的冬天還有小半年的功夫,咱們拿出誠意,不愁說不動這位新即位的高麗王。”
崇明帝認真思考著許三年的提議,他俯身在輿圖上,沿著許三年所指的道路看去,果然是一條最佳的捷徑。
第六百九十一章 撥雲
撥開烏雲見日出,這一刻,君臣三人都預見了這場無比燦爛的勝利。
若能說動高麗王從他們境內借道,大軍再橫渡冰封的河流,悄然到達靖唐關。強如走黑山口,一開始便暴露實力。
夏鈺之認真聽著他們君臣二人議事,心間恍若有什麼東西想要噴薄而出。
方才初聽許三年所說的借道,他便有種一語點醒夢中人的的感覺。如今再聽到此處,整個人已經豁然開朗。
昔時慕容薇曾經說過,前世裡蘇暮寒與十萬大軍在邊城消失得無影無蹤,卻又似鬼魅一般從天而降,出現在姑蘇皇城之外,將守城軍隊殺了個措手不及。
為了堵上這個漏洞,確保京師安危,夏鈺之一直在苦苦思索蘇暮寒與那十萬大軍究竟如何瞞天過海,如今聽了老將軍一席話,答案已然呼之欲出。
這十萬大軍必是經由高麗借道,躲入靖唐關內藏匿。殺回西霞時也不走黑山口那條小路,而是也取道高麗,悄然行至京杭大運河的上游。
然後,便是慕容薇所說的,他們扮做縴夫與商船,船上滿載著厲兵秣馬的戰士,一路喬裝到了姑蘇皇城。
蘇暮寒果然天縱奇才,前世為了皇位不擇手段,能想出這借道之法。
奈何聰明反被聰明誤,多行不義必自斃。前世的債今世來償,風水輪流轉,如今輪到西霞向高麗借道,要殺他個片甲不留。
對於許三年提出的隆冬之際舉兵,崇明帝深以為然。他一錘定音,準了許三年所奏,命許三年親自給李之方傳信,以防走漏訊息。
如今兩國睦鄰友好,不過幾個月的功夫,使臣間已然往來了幾回。
新任的高麗王李承浩曾下屬送來親筆御書,極為推崇中原文化,表達了合適的時機想要御駕親臨的心願。崇明帝亦曾親筆回信,誠意相邀高麗王的蒞臨。
兩國之間已然有了良好的開端,崇明帝相信只要西霞拿出誠意,絕不構成對高麗的威脅,不難說動高麗王協助。
退出御書房,夏鈺之按捺著激動的心情,一跑疾行往璨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