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太子與大皇孫享用了一頓早膳。
大皇孫最得太子重視的兒子,父子兩個一向親密。太子去集松會盟的這段時間,是大皇孫有記憶以來與父親分開最長的時候,因此近些天他便比較黏著太子。早膳過後,當皇帝父子要去早朝的時候,皇孫一手拽著沈慄袍子,一面要求要和皇祖父、父親同去。
邵英笑道:“你這樣小,能聽懂什麼政事?到時不要覺著無趣便鬧起來。”
太子方要令兒子留下,大皇孫搖頭道:“孫兒是咱們邵家的人,天生就該知道參知政事。便是有不懂的也可教沈大人講給孫兒聽。”
邵英挑眉。孫子口中所謂“天生就該參知政事”的言語大約是被人說給他聽的,但難為他這小小年起竟懂得其中的意思,還能在恰當的時候說出來,這便是活學活用了。
邵英心下就有些高興,笑問道:“有不懂的,沈卿便能給你講懂了?”
大皇孫板著小臉一本正經道:“沈大人總能把書上寫的那些教人看不懂的話給孫兒說明白的,想來那些‘政事’也是一樣的。”
邵英是知道沈慄有時會給大皇孫講些故事的,聞言似笑非笑看了看沈慄:“那便讓沈卿陪著你去聽一次,不許亂跑。”
太子心下暗喜。
不管是父皇有意為之還是一時興起,將元瑞帶去前朝這種政治意味濃厚的舉動都會給他帶來好處。落在有心人眼中,自會令推立皇太孫一事更加順利。
看了一眼沈慄,果然不負福將之名。
沈慄當然不能堂而皇之地將年幼的大皇孫抱到大殿中去。在驪珠的示意下,沈慄抱著大皇孫,站在通往大殿的步廊中旁聽,當然,他也沒忘了有意無意偶爾讓大皇孫露出個衣角、側臉之類的。
在上朝時敢於東張西望的人是鳳毛麟角,但只要有一個大臣發現了大皇孫,也就相當於整個朝廷都發現了。
果然,這天的早朝上大臣們都有些心不在焉,時不時就想抬頭去望步廊入口。
然而緊接著皇帝的命令便令他們陡然一驚。
“朕欲親征!”毫無預兆地,邵英忽然宣佈:“北狄大逆不道,朕要領兵討伐。”
饒是封棋修煉成精,也忍不住哆嗦一下。
“不可!”幾乎異口同聲,大臣們的意見從未如此統一。
一般來講,除了開國時,只有兩種情況下才會發生皇帝親征這種事。一種是國家將亡,皇帝須得殊死一戰;另一種是料定此戰必勝,皇帝去做吉祥物順便收穫功勳。若還有,那便是皇帝頭腦發昏。
大臣們覺著邵英就是……氣昏了頭。
邵英登基前的確是位領兵作戰的皇子,但如今做了皇帝,大臣們怎麼可能同意他發起一場多半會輸的戰爭?
邵英也不意外,又爭了幾句,便不甘不願地表示:“既然諸卿一再阻攔,也罷,朕不去。但北狄不遜,必須伐之。朕欲令才經武領軍五十萬,替朕出征。”
才經武嚇了一跳,此事毫無預兆,皇帝半聲沒言語,怎麼就要讓他領兵打仗了?
閣老們心下稍安,看來皇帝還沒完全失去理智,先前提到親征不過是為了現下“以退為進”,叫大臣們答應他起兵。
果然,大臣們遲疑了一會兒。按說皇上已經退了一步,臣下們再反對,未免有些不恭,但此時開戰確實不智……
邵英盯著才經武。才經武心下叫苦,他也不看好這一戰,然而他完全是靠皇帝的信任過日子的,哪有反對的資本:“微臣……”
才經武方欲領旨,封棋忽然怒斥道:“你這奴才,竟敢挑唆皇上為此不智之舉,果然柔奸成性,不可輕饒!”
不但罵,老首輔箭步奔來,舉著笏板就要打。
封棋的舉動似乎為大臣們找出了一種新的方式來勸諫皇帝,御史們搶先參奏,將才經武從頭到腳批駁一頓,奎罵聲不絕於耳,甚至有人大呼“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才經武的臉青了。首輔叫他奴才,說他柔奸成性,這可著實揭人痛處,不說日後前程如何,便是眼前的鄙視和汙衊也令他難以接受。哪怕他位列朝班,功勳卓著,在這些大臣眼中,他仍是個卑微的內監!
邵英的臉也青了。才經武為人如何他心中有數,這些大臣們之所以如此“群情激憤”地參人,其實是在隱晦地表達他們對戰事的反對之意。
(未完待續。)
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臣猛於虎
大臣們自以為找到了勸諫皇帝的好方法,邵英心中的憤怒卻越加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