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瑾,也不打算告訴,天賦一般,不過依然刻苦學習的幼弟諸葛均,第二天夜裡,就偷偷收拾好行囊,離開了會稽書院。
“他終究是走了啊!”諸葛亮不知道的是,他的一舉一動,都在李明的關注之中。這沒什麼好奇怪的,堂堂臥龍,三國演義裡面多智近妖的存在,豈能不關注。
“要不要殺了?”張默詢問道。
“諸葛家如今都在我手裡,他根本不可能得到劉廷的信任。我對劉廷很清楚,他不會真正接納諸葛亮,至少在軍事方面,諸葛亮沒有插手的可能性。一個純粹文官的諸葛亮,不足為慮,若能讓關中和巴蜀之地,迅速恢復元氣的話,他也算是功不可沒。”李明感慨。
對於要不要殺死諸葛亮,說真的他也猶豫過,最後還是把他放了回去。一是捨不得,二是也有點不在意,諸葛亮去了關中,能混到什麼程度,且看他的造化吧!
第84章 短暫的和平
袁尚安全回到了袁紹的身邊,這反而是讓袁紹更加苦澀,也不等朝廷說些什麼,便把袁尚送到了關中,朝廷給袁尚安排了一個文官的職位,多少有點權力,這讓袁紹鬆了口氣。
主動投誠還是有好處的,朝廷哪怕是為買馬骨,也不可能太虧待主動投誠的物件。曹昂和曹丕,要麼擔任縣令,要麼在朝廷裡面任職,曹彰在軍中服役,曹氏和夏侯氏的二三代在朝廷混得越來越好。如馬休馬鐵之輩,也在軍中佔據一席之地。
由於條件更加優渥,無論馬超還是馬岱,又或者馬休和馬鐵,在武道上成長得比歷史更加出色。更別說孫策和孫翊,兩人都有名將的潛質,孫權更具備成為軍團長的潛質。
“三年內不能動兵,不過三年的時間,已經足夠我們謀劃!”申夜看著下面官員不斷訴苦的奏摺,看向上首處的劉廷。
一年下來,劉廷又成熟了不少,修為也略有精進,地級功法沒那麼好練,進步很慢。若非如此,一年前就算捱了李明一招,怎麼都能扛得下來。
“我們已經成功用征討袁紹這件事情,吸引了朝中諸公的注意。他們顯然沒想到,我們藉助這段時間,已經成功秘密發展了三百多個忠心於陛下的寒門士子。李明封王,好處也不是沒有,有三百多個寒門士子進入關中,希望參加今年的科考。今年,我們將有四五百人可以進入朝廷和軍中,三年後,世家的影響力將進一步削弱!”申夜緩緩說道。
“就是代價有點大!”劉廷嘆了口氣,至少三萬士卒因為各種原因被迫提前退役,寒冬發動戰爭,李明或許可以,但劉廷還沒有能做到。
其實何止是士卒,錢糧,戰爭潛力都因為這樣受到很大的破壞。若是自然恢復,沒有十幾年恢復不過來,就算有絲綢之路輸血,也需要三年的時間才能恢復。這還只是經濟方面,已經減少的人口,如何都恢復不過來。
“曹操已經打入身毒地區,在那裡發現不少的小部落,他們沒有形成真正的國家。說起來,那邊還是佛教的發源地,或許我們可以引用一些佛教過來,他們那邊也有不少秘法和不錯的功法。另外這個地區的人,似乎很順從,可以考慮作為勞動力,抓捕一批過來!”申夜其實也考慮過人口問題,引用奴隸來填補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顯然非常可取。
“嗯,就這樣吧!”劉廷點了點頭,反正都是異族,不管怎麼樣都不心疼。
“匈奴想要奪回草原已經很久,他們如今有五萬人馬,而鮮卑那邊已經分裂為和連、軻比能和步度根三方勢力,其中只有步度根的地盤與我們接壤,不妨聯絡軻比能部,讓他們和我們共同發兵攻打步度根部,共同瓜分他的地盤。關鍵是,要想辦法把雲中和雁門的大漢故土,給奪回來!”申夜提醒道。
“准奏!”劉廷聞言思考一番,最後點頭應承下來。畢竟從頭到尾,大漢都不需要承擔出兵所需要的開銷,最多提供一些糧草武器,這筆買賣很划算。
公元200年,李明自封為楚王,一眾文武大臣皆有封賞。新的政治班子迅速組建起來,荀表和虞翻依然是那麼活躍,顧言卻是逐漸停止步伐。他的才能最多就是到刺史一級,繼續上去已經頗為吃力。如今顧氏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在顧雍這個後起之秀上面。
江東陸家,因為大小二喬的關係,和李明也還算關係融洽。陸康更進一步,成為青州刺史,陸遜和陸績兩人都在書院裡面努力吸收知識,同時還得到了秀才的身份。
魏家依然只有一個魏騰苦苦支撐,朱家卻主要在軍方里面混,朱桓在秋季的時候畢業,進入軍中擔任校尉,在龐德麾下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