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發作,於是瞎子李一錘結束了這個可憐婦人的性命。
臘月的寒風中,數萬將士轉行做行了清潔工。
無數屍體被從城中發現,無數骸骨從井中被打撈起。
焚燒屍體的大火整整燒了七天七夜。
經計點,福州慘案被殺漢人百姓計有十七萬七千餘,另有滿州駐防八旗及其家眷6500餘、漢軍綠營兵4000餘死於圍困。
桂永智被任命為福州知府,同時署理福建布政使,以負責閩地及福州善後事宜。
周士相帶領大軍南下,在此之前,得知鄭鳴俊和鄭纘緒叔侄帶領金廈水師主力叛亂投奔齊王后,鄭襲很是識趣的向朝廷上了奏疏,請朝廷派發大軍以助其討平逆賊鄭經。
鄭襲的奏疏名義上是上給南都定武皇帝的,可是使者卻是直接來的福州城。除了那道給皇帝的奏疏,鄭襲還給周士相送來表文,表達歸順之意。
鄭襲很聰明,雖然黃昭等人不同意向周士相臣服,可是在甘輝、蕭拱辰等將領的支援下,他還是毅然放下了鄭家子弟的高傲,放棄了鄭家數代經營,放棄了稱藩獨立於朝廷之外的野心。
鄭鳴俊叔侄帶走的不僅僅是鄭經的“長處“,也同樣是他鄭襲的“長處”。沒有了水師可以依靠,鄭襲知道僅憑自己部下的這兩萬餘兵馬,斷然是敵不過太平軍的。更何況在此之前,他還要和鄭經分出勝負。如果沒有水師之變,或許鄭襲在擊敗鄭經之後還有底氣能夠抗衡太平軍,從周士相那裡爭取到一些好處。現在,他卻是再也沒有這個資格了。於其最後連閩親王的封號都保不住,倒不如大大方方的交出軍隊和權力,給鄭家,也給死去的大兄一個交待。
襲公子性格軟弱不假,可他不傻,真的不傻。
“大兄在時就曾言過,將來總要將金廈交給朝廷,我不過是秉承大兄遺命而矣。”
鄭襲搬出了死去的大兄,黃昭等強硬派面臨兵權被蕭拱辰等親朝廷派奪去的現實,束手無策之外也只能長嘆鄭家幾十年經營毀於一朝了。
鄭襲的識趣讓周士相更加沒有後顧之憂,出於對鄭森的尊重,他也無意削去鄭襲的閩親王封號,只要鄭襲老老實實的享受親王應該有的榮譽和地位,閩親王可以讓鄭家世代相襲下去。反正,鄭家提供給他的水師在將來所能獲取的利益別說養一個親王了,就是養上萬個親王也不過是小事。
以齊王之尊代行天子之事的周士相很自然的以朝廷名義頒令諭旨,督促鄭經懸崖勒馬,早日歸降,否則大軍一到,灰飛煙滅。
在給鄭經的私人信件中,周士相用了“勿謂言之不預”的字眼,明白告訴鄭經,他如果再不歸順,則中國再大,也斷無他容身之地。
周士相也沒有在福州乾等,金廈的事固然要緊,可是北方的事情更加重要。他親自帶領三鎮兵馬南下,只為趕在年關之前能將金廈徹底併入大明版圖之內。
南下這一路,周士相的心情也不平靜。境內多丘陵的福建本就貧瘠,十多年的戰亂下來,比起鄰省浙江而言,那是差了太多太多,比起南邊的廣東,也是弱了許多。以前是人多地少,現在卻是人少地也少。
清軍在福州的屠城,幾乎殺害了福建全省人口的四分之一。從福州往南至閩縣這一路,周士相是一個人都沒有看到,官道也是破敗不堪。大軍所需的糧草根本無法從當地籌集,完全依賴浙江的輸送。原本鄭軍駐紮的長樂一帶,也是人煙稀少,進入福清境內後,村莊才漸漸多了起來。
在一個官道邊的小村子裡,周士相短暫的停留,村民們惶恐不安的看著打著明軍旗號的太平軍從村口魚貫南下。
村子的里正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人,他被帶到了周士相面前。
周士相問他:“村裡現在還有多少人,有多少畝地?”
里正一一說了,待得知村裡只有八十多人,丁口不過三十幾人,土地一百多畝後,周士相搖了搖頭。他知道里正沒有說謊,因為這個村子所在的地段多是丘陵,能開墾的土地實在是少。
想到福州一帶已成無人區,而這些村民卻守著貧瘠的土地生活,周士相便對里正道:“你們可以去福州,那裡官府正在接受百姓報名,只要去了,每個人都可以分到十畝地,不管老人還是小孩。分地之後,五年免納賦稅,種滿十年之後,這地就歸百姓所有。”說完,他又補以了一句:“只要去了,官府提供耕牛、種子和一年的口糧,住的地方官計也能提供,到了那裡生活,要比你們守在這裡好過得多。”
里正一聽還有這麼好的事,不由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