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大怒,發現楊祖部隊已無法抵擋,節節後退,遂立即命令:“叫萬祿領右衝鎮、右虎衛去支援。”但是山路崎嶇,無法疾行,已經來不及了,提督藍衍身中數箭陣亡,楊祖所部於是潰敗。
郎廷佐在城樓上觀戰,見到清軍旗幟緩緩向山上移動,興奮地對左右說道:“我家兵上山,勝矣!”
鄭成功揮舞大旗指揮,命令鄰近部隊圍堵,但因水氣氤氳,視線不佳,部隊看不清楚旗號,再因之前瓜鎮之役有人擅自行動,到達南京後,鄭成功嚴令“無令不許輕戰”,各軍不敢擅離陣地,使得鄭軍的優勢兵力不能靈活應變,互相支援,中提督甘輝更是被困在山中,不敢擅自移防。
鄭軍節節失敗,清軍則氣勢正強,擅長騎射的滿洲士兵由高處向下衝殺,登時鄭軍陣式大亂,紛紛敗走。甘輝勒馬大喊,欲召回四散計程車兵,卻指揮不動他們,清軍愈圍愈多,甘輝揮刀力戰,手刃數十人,但左右隨從也已陣亡多人。眼見大勢已去,為免再增士兵傷亡,甘輝就對著清兵大喊:“勿射箭,我是甘輝,你們可擒我去請功!”清兵乍聽,還無反應,待見甘輝放下大刀,才一擁而上,將他捆綁起來。
鄭成功見戰況不利,情勢危急,命令參軍潘庚鍾站在指揮台的黃蓋傘下,不可擅離,以免影響士氣。自己領了十餘騎,欲到江邊,親自命令水師從後方攻擊,梁化鳳見到觀音山上黃蓋屹立,指著對部下喝道:“擒賊當擒王,捉住鄭逆者有重賞!”
大隊清兵向觀音山上殺來,潘庚鍾嚴守命令死戰,終被清軍射殺。後提督萬禮率軍斷後,在大橋頭遭先已派駐的清兵兩面夾擊,亦不敵戰死。主將接連地戰死和被俘擄,鄭軍指揮失靈,雖兵力仍從,但士兵已失鬥志,竟相奔往江邊。
鄭軍陸戰死者無算,但是江岸的船隻和士兵仍紀律森然,梁化鳳部眾在各處縱火,管效忠也率領水師開炮襲擊,鄭軍兵眾扶持傷者和眷屬,依序登船,前頭的不躁,後方的不亂,井然有序,讓清軍也感佩服。然鄭軍水師既要保護隨軍眷屬,又要為撤退留下後路,加上陸戰戰鬥力不高,根本沒有力量扭轉形勢。
仗打到這個地步,鄭成功知道無可收拾,命人傳令甘輝等將立即全軍撤退。上了大船的鄭成功回首江邊,看著那黑壓壓的人頭,和遠處傳來的喊殺聲,不由輕嘆一聲,對參軍陳永華道:“本藩十年心血打造的大軍,竟是一招不慎慘敗如此,本藩對不住將士們啊!”
一陣江風吹過,八月長江好像瞬間變得北風凜冽。(未完待續。)
第七百一十九章 我等前來接應張尚書!
國破家亡欲何之?
西子湖頭有我師;
日月雙懸於氏墓,
乾坤半壁岳家祠。——明兵部尚書張煌言《八月辭故里》
。。。。。。。。。。
寧國府,一個扮為金山松隱禪寺的和尚行色匆匆的進了城。很快,正在府衙接待徽州府來降士紳代表的張煌言便得到了一個驚人的訊息——延平郡王南京城下大敗。訊息來得太過突然,也太讓人想不到,以致張煌言愣在那裡,久久不能相信。
在此之前,張煌言曾力勸鄭成功拿下鎮江後從陸路進軍南京,後為配合鄭軍作戰又請為先鋒,率本部三千餘將士下船於兩岸蘆葦中晝夜牽纜,提前八天到達南京觀音門下。不想鄭成功未採納張煌言及甘輝走陸路的建議,依舊乘海船從水路進發,導致張煌言部在南京城下孤立無援,被清軍以快船百餘艘出上新河順流攔擊,張部兵少受挫。好在清軍知道鄭成功大軍在後,未敢追擊,張部得以保全。
因遲遲等不到鄭成功大軍,張煌言便集結所部兵船遊弋於南京附近江中,又派出大量使者招徠鄰近各州縣。張部停舟於江北浦口,浦口城中的百餘清軍騎兵不敢守城,竟從北門逃遁,張煌言部下七名士卒即由南門入城,浦口光復。
等到鄭成功大軍終於抵達南京城下時,卻傳來蕪湖等地官紳納降歸附的訊息,鄭成功認為收取上游郡縣既可以收復失地,聲張兵威,又可以堵截湖廣、江西等地順江來援的清軍,於是請張煌言率領舟師西上,自己負責進攻南京。
張煌言到達蕪湖時,部下兵不滿千,船不滿百,好在清蕪湖守將趙真率兵趕去救援南京,蕪湖城無有清兵駐守,當地士紳又都納降,張部這才得以上岸。隨後,張煌言以延平郡王鄭成功的名義釋出檄文告諭州縣,太平、寧國、池州、徽州四府都有官員士紳派員請降。短短一月便招降克復四府三州四十二縣,又得歸降清軍和當地紳民義勇參加,兵員擴至水陸兵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