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部分(2 / 4)

小說:漢兒不為奴 作者:冷如冰

一點也不諱言,當真是肺腑之言了。換言之,他寧完我也是一條腿邁入棺材之中,大清對他恩重,他一漢人在清廷已是做到位極人臣,此生沒有別的追求了,更不可能如張長庚、洪承疇般臨老再改頭換面。他只盼死後能入祀賢良,留得千古美名,功蔭子孫。倘大清真完了,他寧完我這輩子心血便盡付東流,子孫也要因他而得禍,還要落個千古罵名,故無論如何他也不能看著大清完蛋,他拼了這把老骨頭,哪怕皇帝聽不進他的話,他也要錚錚諫言。

“只要咱大清能穩住陣腳,漢臣們不管是思明還是不思明,總是忠於皇上的。漢人有句話,叫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落淚,這話用在眼下雖有所不妥,但也是恰當不過。。。南方和陝甘雖然丟了,可京畿、中原尚在我大清之手。論勢,我大清仍據有半個中國,故老臣想,只要皇上礪精圖治,收拾人心,漢臣們定不會急於反覆,皇上再重用他們,何愁他們不為朝廷所用?”

“話是如此,然他們終不是如太傅一般。”

順治此話言外之意自是說眼下清廷用的漢官大半都是關內投降的明官,不比寧完我、范文程等早在關外便降了大清的漢人。大清強勢時,這些漢官自是無比忠心,可大清一旦弱勢,難保這些漢官不會動搖。

這幾年南方的那些漢官可是成批的向太平軍投降,就是去年海匪入江,江南兩岸也是數十府州縣的官員士紳聞風響應。揚州之戰時有綠營兵將作亂,漕運總督蔡士英等更是領著幾十官員開城出降。種種教訓之下,順治對漢官真的生不起信任之心,而范文程和寧完我卻都讓他重用漢官,這就使他很難下定決心。

寧完我知道皇帝的顧慮,他勸道:“皇上,臣以為眼下朝廷用的這些漢臣都是從前的明臣,很多人當年都降過李自成,論氣節很是不堪,這種人有一個特性,便是個個怕死,趨利忘義,所以只要善用這一特性,我大清在一日,他們便忠一日。不到最後時候,皇上根本不必擔心他們會背叛。至於百姓麼,同樣也是趨利,朝廷對他們壞,他們便不向朝廷;朝廷對他們好,他們自是向著朝廷。罷了圈地,免了逃人,朝廷再施些仁政,叫北方這些漢人百姓得些便宜,一旦嚐到了甜頭,這民心自然就向著咱大清。”

寧完我再是勸諫,終不敢說當日蔡士英等人投降是因為皇帝拋棄他們的緣故。誠如他剛才所言,漢官們都是怕死之輩,這太平軍就在城外,他們哪個還有抵抗之心。若非如此,蔡士英等人是萬萬不會投降的。

“有一事皇上須得看得清楚,我朝雖丟了南方,可明朝卻是分成兩支,一為江寧偽定武,一為貴陽偽永。所謂一山難容二虎,賊秀才和吳三桂都是行的曹操事,二人為爭正統必定不會相讓,所以臣以為,用不了多久,二賊必會自訌,就如當年孫可望、李定國般。因此我大清眼下局面看著是兇危,可實質卻是穩固,不管是吳三桂還是賊秀才,誰都是咱們的敵人,可誰都不是咱們的敵人。”

“太傅此話怎講?”順治聽得越發煳塗。

“臣的意思是誰對咱大清威脅越大,誰就越威脅不了我大清。”

見皇帝沒有明白自己的意思,寧完我想了想,打了個比方,他道:“臣說句不中聽的,這北京城現在就如一塊肥肉般,吳三桂想吞,賊秀才也想吞,誰吞了這塊肥肉,誰便能號令天下,因此誰也不願讓對方吞下。這便給了我大清可趁之機,眼下的局面,吳三桂若東進,我大清要打他,賊秀才也會打他。那賊秀才和我大清打生打死,恐怕不是為了讓吳三桂來撿這個便宜的吧?同樣,賊秀才若北進,吳三桂亦會打他,因為他不可能讓偽定武蓋過他手中的偽永的。兩虎相爭看得是兇勐,可兩虎都誰也不能獨吞,反而會互相牽制,這局,實對我大清有利啊,皇上!。。。只要皇上肯聽老臣的,用不了幾年,我大清仍可一統天下!”

寧完我說著就顫悠悠的站了起來,老淚縱橫的模樣讓順治和吳良輔他們都是動容。

“老太傅放心,朕聽你的。。。朕這裡有道摺子,老太傅請看一看。”

順治緩緩起身,將案桌上的范文程摺子示意吳良輔拿給寧完我看。

寧完我上了年紀,眼神很是老花,閱字不便,好在宮中備有老花鏡,當下就有太監取了過來。吳良輔親自打燈,寧完我一個字一個字的逐一看過。

寧完我剛合上摺子,順治就已迫不及待問道:“太傅覺得如何?”

寧完我由衷說道:“文程摺子所言,比老臣看得更遠,也更對症下藥,和他比起來,臣遠遠不如啊。”

順治道:“這麼說,太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