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關係迅速惡化時起,阿嬌就是不問因由,全心向著他的。
平心而論,那時的情形當真十分兇險,竇太后差點就想要廢了他,全仗阿嬌作為唯一的外孫女極受竇太皇太后寵愛,和姑姑館陶長公主兩人在竇太后跟前大力周旋,而自己又及時驚醒收手,開始韜光養晦,這才有驚無險的保住了帝位。
那時候劉徹被竇太后壓制著,做小伏低,雖然知道姑姑和阿嬌於自己有大功,但是總認為你都是嫁了我的,我倒黴你也沒什麼好處,自然應該幫著我,況且他也為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很長一段時間裡對阿嬌都忍讓無比,任她在後宮中橫行霸道,肆意排除異己。
那些被劉徹看上寵幸的女子,往往一轉頭就不見了,劉徹最多也就笑笑,並不多言,以至養成了阿嬌後來那驕橫無比的作風。
現在的情況稍有不同,劉徹的皇位是日益的穩固,大權在握之後就是雄心勃勃,意氣風發的想要做一番事業,而當初患難與共的阿嬌卻已被他親自下旨廢黜,貶居長門宮。
這個事情沒辦法深究對錯,只能說是阿嬌和姑姑太過自以為是,將當初的那點恩惠看得過重,行徑不知收斂,妄圖挑戰他的帝王威嚴,最後才會讓他忍無可忍。當然了,也可以說是他喜新厭舊,薄情寡義,不過這個說法劉徹自己是堅決不會承認的。
毋庸置疑,被廢的后妃,鬱鬱而終就是她最後的歸宿。既然決心下了那道旨意,劉徹就是打算和阿嬌之間恩斷義絕了。
卻沒想到峰迴路轉,當初最最任性的人,在經歷了巨大的打擊變故之後,變成了最通達自如之人,卻不知她是怎麼做到的。
劉徹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