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的。”
其實魯迅在《華蓋集續編。一點比喻》中寫的山羊也可以看做汪精衛的模型,山羊比胡羊更聰明,它有率領羊群的本事:它走,羊群中所有的羊都跟著走;它停,羊群中所有的羊也都跟著停下。所以牧人家都養幾隻這樣的山羊,把它當做胡羊們的領導,而不把它殺掉。有一次,魯迅看到了一群胡羊的前面,有一隻山羊,它的脖子上還掛著一個小鈴鐸,是“知識階級的徽章”。魯迅既畫出了山羊不同於胡羊的特徵——聰明和有知識,又寄予著一種深刻的思想。
魯迅說,在牧人的驅趕下,跟著這種山羊後面的胡羊們,凝著柔順有餘的眼色,跟定山羊匆匆地奔赴它們的前程。
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當時蔣介石在廬山表示“戰端一開,只有打到底”的決心。就當時中日雙方軍事力量對比,中國方面是迫不得已而抵抗,即所謂“應戰而不是求戰”。戰爭的慘烈,遠遠超出一般人之想像,每小時的傷亡人數以千計。但中國軍隊在華北和華東兩個戰場,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不屈辱、不投降的英勇氣概,卻為日本人所不曾料到。然而抵抗至山窮水盡之時,尤其在一九三八年夏秋之際,國土精華盡失,真已到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絕境……此仗如何打得下去?
於是在國內和日本政界,開始有和與戰兩種聲音出現。蔣介石也並非不想和,他曾要德國大使陶德曼調停中日事端,蔣在廬山同時還表示“在和平根本絕望之前一秒鐘,我們還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用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盧事的解決”。蔣在七月十九日日記中寫道:“政府對和談表示決心,此其時矣。人以為危,我以為安。立意既定,無論安危成敗,在所不計……”
但是日本拒絕了以蔣介石為代表的中國政府談判,就在這個時候,一向以對日低調的汪精衛登場了,或許汪的僥倖心理與後來法國傀儡元首皮埃爾。賴伐爾有其相似之處:“要是我的政策成功了,把法國所有的石頭用來為我建立塑像恐怕都嫌不夠用;要是我的政策失敗了,我就會被絞死……”賴伐爾後來是以叛國罪被絞死的,汪精衛沒有被絞死,但最終焚骨揚灰。其實叛國後的汪精衛內心始終惶惶不可終日,他知道末日審判會到來,他因此告誡自己的兒子:“你一定要有應付這個日子到來的勇氣。”
汪精衛:龍種抑或跳蚤(7)
汪精衛是知道他脫離重慶的後果的,周佛海在日記中坦承:“飛機離地之剎那,即餘政治生命斷絕之時。”十二月十八日,汪精衛終於不顧一切離開重慶前赴昆明,次日,汪與陳璧君、周佛海等人一同搭機前往河內。十二月二十九日,發表歷史上臭名昭著的“豔電”,即汪精衛簽署的那份《致蔣總裁暨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其中主張中止抗戰對日求和。而此“豔電”立即遭至海內外同胞交相撻伐,國民黨中央在重慶召開臨時常委會,宣佈開除汪的黨籍,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不料精衛之糊塗卑劣乃至於此,誠無可救藥矣。*不幸,竟有此類寡廉鮮恥之徒,無任何之以誠心義膽,而終不能邀其一顧,此誠奸偽之尤者也。”
汪精衛逃出重慶,暗殺的陰影就追逐著他。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一日,凌晨二時半,特工人員六人砍開竹籬,從鐵柵欄爬入汪精衛下榻的花園,以人踏人的方式,攀上門窗,再以鉤索爬上三樓屋簷,開槍擊中站在樓梯的衛士,又在廚房門口擊倒二人,遂衝到曾仲鳴臥室房門,特務旋即向曾氏作密集掃射,行刺者見目的已達,又以為被刺者為汪精衛,於是急圖遁去。
其後汪精衛所撰《曾仲鳴先生行狀》中,關於他切身經歷的暗殺有一對比,人生詭異,汪精衛以暗殺手段對人,人也以暗殺手段對付之。
“嗚呼,餘誠不意今日執筆為仲鳴作行狀也。當二十四年十一月一日餘在南京中央黨部為兇徒所狙擊,坐血泊中,君來視餘,感甚,餘以語慰之。此狀今猶在目前。乃今則君臥血泊中,而以語慰我也。餘當日雖瀕於死,而卒不死。乃今則君一瞑弗視也。茫茫後死之感,何時已乎?……”曾仲鳴彌留之際,說了幾句話:“國事有汪先生,家事有吾妻,無不放心者。”
在探尋汪精衛背叛原由的時候,我們不要放過他在河內被暗殺這一節,如果蔣介石不採取極端的方式,汪精衛也許不一定走得那麼遠,更深地陷入泥沼。
汪精衛於二十九日向重慶發出豔電,主張響應近衛宣告以便和談。但是重慶方面卻把焦點放在叛逃上,仍想阻止汪氏發表言論。其實,汪精衛既已發表和平主張,若仍不見聽,準備去國赴法,並請重慶發放護照,故谷正鼎於一九三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