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打贏了那是自然大功勞。問題是打輸了,錢花了,面子丟了,又到用錢的時候了,萬啟皇帝肯定會揪心,弄不好就要遷怒。這種時候,多捐點肯定沒有錯,孟二老爺當時也聽了,孟家只是侯府,又不如葉家人會經營,當時說的是捐八萬兩,也算是大數目了。
就在孟二老爺去捐款的前一天,庶長子孟大老爺突然上了一個摺子,說其父有四十萬銀子的家產,孟家要全部捐出來。萬啟皇帝看到摺子很開心,一個剛剛傳到第四代的侯府能拿出來四十萬兩差不多就是全部家底了。
萬啟皇帝又一想,武清侯畢竟是孟二老爺,便下午便召見孟二老爺,大意就是說,你庶兄已經說了,要捐四十萬兩。這事要是換到葉景怡或者葉景祀身上,那肯定就是二話不說就滿腔熱血的說捐,砸鍋賣鐵把心肝脾肺都賣了,也要把這四十萬兩銀子湊出來。
孟二老爺當場就犯二了,先說我家沒有,然後又哭訴說是孟大老爺害他,是為了跟他爭家產,爭爵位才這樣害他。然後又說了一大通讓萬啟皇帝明察秋毫的話,順道把孟大老爺給辦。
萬啟皇帝那樣的火爆脾氣,當時就大怒,你們兄弟爭爵爭到過來逗我玩,我一個皇帝國家大事還處理不完,你們家的這樣的破爛事還敢鬧到我這裡耍著我玩。不是爭爵位嘛,誰都別要了,當場就傳旨削了武清侯府的爵位,清點全部家產,除了女子嫁妝外,所有東西全部充公。至於孟大老爺和孟二老爺削去所有官職,兄弟倆手拉手回鄉務農去吧。
聖旨下來,頓時震驚朝野,一是沒想到嫡庶爭產能爭到這一步,二是沒想到孟家倆兄弟能如此極品。孟二老爺當時就傻了,孟大老爺卻是哭死了,他原本打算的是,孟二老爺肯定不捨得把全部家底捐了,他要說不願意,萬啟皇帝大怒,很有可能就把武清侯的爵位給他了,他想的是拿錢換爵位。
這也是對萬啟皇帝的脾氣沒有考慮全面,萬啟皇帝用人也是很講究的,像孟大老爺這種連自己弟弟都如此坑的渣渣,回鄉務農的最合適。
因為不是犯了政治大錯,清點家產的太監也算是和氣,再加上葉老太爺打點,除了媳婦的嫁妝外,女子也把貼身衣服首飾帶上了。葉老太爺又親自送孟家眾人到淮陽,淮陽是孟家的祖籍,祖墳和祭田都在,祭田並不入官。兄弟到如此地步,肯定是徹底決裂,沒想到分家的時候,孟大老爺還要跟孟二老爺爭祭田。
葉老太爺作為世交長輩,當時拎起棍子把孟大老爺打了一頓。至於分家,其實真沒啥分的,除了祭田之外剩下的都是女子的東西,各人帶走就好了。葉老太爺因為才捐了錢,手上也沒現銀,便留了五處田莊給孟老太太,還想像以前那樣是不能了,但子孫也不至於捱餓。
一晃十幾年過去,前幾年書信來往還算勤勉,後來也有,但都是一般書信,報報平安之類的。馬上就年關了,孟老太太突然一封書信來,葉老太爺本以為也是一般報平安的書信,沒想到這回信上卻託了另外一件事。
因為葉老太爺與孟老太爺關係太好,年輕時就說過要結兒女親家的話,但兒女出生之後卻年齡不大合適。當時孟老太爺就笑說,兒女不合適,孫子輩裡總有合適的,便把自己隨手帶著的一塊玉配,一分為二,當做信物,口頭說了這門婚事。
孟家被削爵貶出京城,葉老太爺便沒再提過這門婚事,這回信上孟老太太雖然沒有提起婚事,卻是託他照顧自家長孫,今年十三歲,叫孟昭。雖然說是長孫,但身世多少有點說不出口,孟昭的生母在孟昭一歲時被休出了,後來孟二老爺另娶正妻,孟昭這十來年一直跟著孟老太太,父親和繼母都不管他。
孟老太太年齡一天天大了,身體越來越不好,可能活不到他娶妻生子那天。雖然母親不好,但總是孟家子孫,也十分聰明機伶。因與理國公府是故交,葉老太爺也十分仗義,孟老太太便打發孟昭來京城,讓他到國公府來,希望葉老太爺看在以前交情的分上,幫忙照看這個孩子,也不說與葉家的婚約之類的,就希望葉老太爺能幫孟昭娶房媳婦,以後好歹就看他自己的造化。
“唉,孟嫂子這些年太不容易。”葉老太太看完信就是淚流滿面,孟老太太並沒有在信上說自己過的有多苦,但字裡行間那股心酸都能讀的出來。又道:“昭哥兒才十三歲,與其讓他們找來,不如過了年派個人去接過來。”
“我也是這個意思。”葉老太爺說著,孟老太太信上說成那樣,想想當年與孟老太爺的交情,他如何不照看。想了想又道:“當年我與孟老太爺確實說過要做兒女親家的話。”
葉老太太卻是一臉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