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就是整個計劃更多的是將成功的希望寄託在海都不會出兵和八剌會回軍上,之前八剌擁兵眾多,而且和忽必烈部不分勝負,一旦後路被截斷,必然軍心慌亂,回軍是必然的。
但是現在紅柳河之戰後,反倒是忽必烈部軍隊處於西面,而八剌部位於東側,這等於在無形之中就讓八剌回軍的阻力很大。如果只是明軍駐紮在星星峽之外,八剌有可能看穿明軍的企圖,更或者說是認為星星峽還能夠防守,所以不會回軍,這就讓明軍引領八剌前去對付海都而不是忽必烈的計劃泡湯。
所以現在明軍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拿下星星峽,就等於兵鋒直指察合臺汗國的腹地,尤其是察合臺汗國剛剛從忽必烈部手中拿下的西域和田一帶,八剌覬覦那一片肥沃土地很久,終於在一年多之前如願以償,也正是因為那一戰的勝利,使得察合臺汗國有了更合適的放牧之地和休養生息之地,也使得察合臺汗國一躍成為海都部之中實力最強大的一支力量。
明軍已經威脅到了八剌部的生存,八剌自然不會再坐視不管,必然會想盡一切辦法回軍支援。而這也在無形之中證明當初海都所說的不準八剌進軍的說法是正確的。
或許以海都的性格,會出兵救援,但是以八剌的性格,絕對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所以這並不會導致八剌部和海都部之間的矛盾有所弱化。
而到時候八剌怎麼回軍又會成為一個難題,畢竟以那木罕的性格,更有可能是攔住八剌的去路誘使八剌和自己決戰,而不是直接讓開道路。
所以在張珏的心中,實際上還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直接拿下星星峽、進兵西域,明軍去和海都部決戰,趁機底定西域。
只不過張珏歸根結底也是戎馬多年的大將,自然明白這樣的野心也就是想一想,對於現在還沒有平定河北和燕雲的大明來說,還是有些不現實,畢竟大明沒有山西、河北和燕雲等地的支援,只能透過關中到河西這一條狹窄的道路支援西域,這一條單薄的生命線,很容易就被截斷,到時候西域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地步,最後和唐朝末期的西域一樣,在漢人流進最後一滴血之後,重新被色目人佔領。
“往西,只能到星星峽了。”張珏拽住馬韁,喃喃說道。
史訓忠聽到了張珏的話,臉上流露出一絲黯然。
“除非······”張珏突然微微提高聲音。
而史訓忠也詫異的看向他。
“除非這一戰,是北伐的開始!”
擲地有聲。(未完待續。)
第五百二十八章 日月重開漢唐天(中)
葉應武緩緩合上了奏章。
大明右丞相蘇劉義和兵部左侍郎劉師勇一齊站在葉應武面前。兵部尚書張世傑已經動身北上編練新軍,為北伐做準備,所以現在朝中實際上是劉師勇作為兵部出面,而且也是他在統領兵部諸多事宜。
誰都看得出來,以後大明北伐,張世傑肯定是要坐鎮中路大軍,指揮收復河北、燕雲一戰的,這一戰是整個北伐的關鍵所在,也是華夏三百年的宏願所在,這個榮耀落在張世傑頭上,也算對得起張世傑多年來對葉應武一直堅定不移的支援。
而且因為張世傑皇親國戚的身份,在這一戰之後功勞甚大,自然已經可以到了可以封王的地步。大明現在雖然還沒有王爵,但是誰都清楚,大明的王爵十有**還是延承前宋的制度,封王就代表著從一線退出,除非國家面臨大災難,否則不會輕易請王爵上陣。
張世傑戰後封王,則兵部尚書自然是空出來給劉師勇的,這樣也就等於下面的人也能夠順次晉升。畢竟現在大明朝野官員之中,都以年輕人為多,尤其是軍中,除了馬塈和高達兩員老將之外,其他都是清一色的年輕將領,這在使得大明軍隊時刻煥發著蓬勃朝氣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另外一個嚴肅的問題,就是軍隊獲得戰功之後這些將領沒有辦法獲得晉升。
所以葉應武必須從高層選擇一人令其退出一線,現在來看這個人選顯然是張世傑。畢竟張世傑是葉應武的姊夫,作為皇親國戚能夠征戰沙場並且以一次輝煌的北伐揚名立萬、流芳百世,也算是足慰平生,更何況張世傑作為一個南來子,最後能夠親自率軍殺回去,自然也是夢寐以求的。
輕輕咳嗽一聲,葉應武看向蘇劉義和劉師勇,他手中拿的是剛剛從河西送來的戰報。就在五天之前,蒙古忽必烈部和八剌部在紅柳河大戰,雙方各有損失,整個草原上的形勢隨之而風雲大變。緊接著三天前,明軍神策軍和天雄軍聯手攻破星星峽,畢竟八剌部傾盡全部向忽必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