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部分(3 / 4)

小說:傾宋 作者:團團

,但是這弓弩同樣存在差距。

蒙古的弓弩雖然會統一配給,但是騎兵們還是更喜歡從自家帶來的弓弩,更準確說是隻有弓沒有弩。這也就意味了蒙古騎兵的騎射雖然強勢,甚至憑藉這個橫掃歐亞,但是實際上因為士卒們手中的弓各不相同,所以射出的箭矢距離也有很大的差別,透過騎射這種漫射的方式或許還看不出來弊端,但是之前在敦煌城下時候蒙古騎兵對準城頭一處的集中射擊,卻出現了不少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唐震和梁炎午並沒有全力對付在城下來來回回的騎兵,因為他們對城頭只能說是干擾,還遠雲沒有到壓制和佔據全面優勢的地步。否則明軍的火炮手和弓弩手們也不會進退自如,甚至還能夠集中火力摧毀蒙古的雲梯車。

而明軍騎兵的弓弩實際上延承自百戰都當時用過的騎兵手弩,這種弩是從神臂弩改進過來的,神臂弩是前宋和大明可以拿得出手的最強大的弓弩,甚至可以算是人類數千年發展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弓弩頂峰,作為單兵攜帶的神臂弩和多人操控守衛營寨或者城池的三弓床弩一小一大,支撐起南宋曾經搖搖欲墜的天空,讓大名鼎鼎的金兀朮都聞之色變,而之後更是伴隨著明軍將士走向輝煌和勝利。但是神臂弩是典型的腳踏弩,就算不用腳蹬,也得用膝蓋頂著才能上弦,所以根本不適合騎兵。於是工部在神臂弩的基礎上,參考前宋的騎兵手弩重新設計生產,方才出現現在配備明軍騎兵的勁弩。

這種勁弩在射程上比神臂弩要短,畢竟想要用手上弦,必然力量要少很多,但是精心生產的箭矢,擁有更強的穿透和放血能力,從而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彌補射程的不足。而且這種專門為騎兵設計的弓弩,在體型上更小,採用的材料更為精細,方便攜帶,可以說是大明工部在冷兵器上登峰造極之製作,當時就受到了兵部的大加讚賞,並且很快裝備各主力戰軍。

依靠裝備上的優勢,大明騎兵在面對蒙古騎兵的時候,已經可以佔據不敗之地。只要戰機把握的合適,可以輕鬆達到克敵制勝的目的,比如現在正在這漫漫戈壁上上演的大戰。

天雄軍騎兵恰到好處的突然出現,再加上百虎齊奔箭大展神威,蒙古騎兵原本慷慨鬥志,不知不覺都已經煙消雲散,畢竟驚天動地的爆炸和所過之處人仰馬翻的光芒,在這黑夜之中格外奪人心魄。再加上漫山遍野殺過來的明軍步騎,更是讓這一切看上去是一個完美的、早就佈置好的圈套,那兩千明軍騎兵只是誘餌,主要目的便是請君入甕。

蒙古騎兵亂了陣腳,天雄軍騎兵更是有了信心,一面面赤旗飄舞,騎兵率先衝入敵人陣中,緊接著後面大量的步卒如同浪潮重重拍打在礁石上。只不過不是浪潮變為飛沫四下裡散開然後無奈的倒捲回去,而是前方這塊礁石在震天動地的殺聲中徹底破碎。

蒙古騎兵在退卻,甚至可以說是崩潰。只不過天雄軍騎兵顯然並不打算給他們這個機會,兩側合圍上去的明軍騎兵幾乎可以說照搬了剛才蒙古人的戰術,兩路騎兵有如張開的蟹鉗,然後在蒙古人絕望的眼神中重重扣上。

不知道是誰先大喊了一聲,混亂的蒙古騎兵再一次匯聚,集中全力向著敦煌方向突圍。只是明軍顯然早就料到了他們會這麼做,早在騎兵包圍的時候,大隊步卒已經壓了上來,一旦蒙古騎兵調轉馬頭,就意味著他們將自己的後背留給明軍步卒。

一排排長矛手在整齊的口號聲中同時將手中的槍矛端平,腳下的步伐也不知不覺加快,彷彿鋼鐵的麥浪在風中不斷搖擺起伏,但是那些閃亮著月光和火光的刀槍,所到之處只有鮮血和死亡。

不過蒙古騎兵反應也很快,一隊騎兵立刻留下來,直接迎上敵人的槍矛。而其餘的騎兵則依舊拼盡全力向著前方進攻。顯然明軍也被這樣的打法嚇了一跳,因為這也就意味著那一支留下來的蒙古騎兵只有死路一條。但是蒙古騎兵們沒有絲毫的猶豫,和那些守衛營寨的色目人不一樣,他們是草原上的蒼狼、荒漠上的金雕,就算是落入包圍,也要向自己的對手證明,受傷的蒼狼還有獠牙,折翅的金雕猶能嘶鳴。

高達緩緩策馬走到霍良身邊。這位年過六旬的老將,臉龐因為大幅度的運動而有些微微發紅。天雄軍高達和南面邕州軍馬塈是大明少有的兩位老將軍,他們年少活躍的時候,北方還是蒙古韃子騎兵所向披靡的土地,南方還是王堅和餘玠這兩個傳奇人物在支撐天空。

對於這兩位老將軍,大明軍中自然是萬分尊重,並且他們的親衛以及下屬將領都得到過死命令,務必保證兩位老將軍的安全。所以剛才高達剛剛衝下山坡,就被自己的親衛死死拽住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