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直接又單純,即取消一切不公平的貴族、教士特權,限制王權等;貴族、教士們則與之相對,但他們的內部也有分歧,一些人是完全反對取消特權,一些人則是提議適當地保留一些許可權。
最後,在伏爾泰的努力下,矛盾沒有被計劃,而且他巧妙地透過與貴族有條件的聯合,以犧牲教會的利益緩和了知識分子和貴族的矛盾。
知識分子和貴族最後是相互妥協。
知識分子同意保留繼續貴族階級,以及貴族在身份等級上高出一籌的特權。貴族為此也做出了妥協,他們放棄了貴族壟斷官職和軍職的特權,同意平民也可以出任官職和高階軍職。其實,這一層特權貴族早就無法保留了,因為伏爾泰就不是貴族,可他現在卻出任了官職,而且,在許多地方,也有著非貴族出任官職和軍職的情況,貴族們的這一次妥協,只是借花獻佛。
貴族們則同意了知識分子提出的領主不再收取農民稅收的條款,但知識分子做出的讓步是承認貴族的領地為其私人財產,而私人財產又神聖不可侵犯,所以,沒有人能夠沒收他們的土地、財富。事實上,現在的貴族所直接擁有的土地僅僅是面積較大一點的莊園,在地方上,農民已經成功獲取了土地所有權,只不過名義上他們的土地還是貴族的,而且每隔幾十年還需要交一次象徵性的稅。貴族們的這一次讓步,也屬於沒有任何的損失,相反,他們因此則保證了自己所能夠控制的財產的安全。
兩大交易下,全部都是貴族獲得實際上的利益,而知識分子則得到了所需要的條款。然而,第三方的教會卻在此兩大交易下受到了巨大的損失。
教會和貴族不同,貴族們因為路易十四時期的打壓,早已經不復當年,可教會卻仍然保留著自中世紀流傳下來的特權和土地,其每年得到的稅收是國家總稅收的三分之一,而在這兩次貴族和知識分子的交易下,他們失去了所有的教會土地,並失去了中世紀以來的特權,最重要的是失去了開展宗教法庭的權利。
憲法最為關鍵的一項,是決定修改法蘭西政體,將原先的君主**,改為君主立憲制,決定組建議會。
憲法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透過,而議會法案則只用了三天時間。設計中的議會,仿照了不列顛的議會形式,將議會分為貴族議會和國民議會,但是,在兩大議會的具體職能中,又與不列顛有所區別。
貴族議會由王族、貴族、教士、法官組成,為最高立法機構,享有立法權和憲法解釋權以及最高司法權三項大權。議長由司法大臣擔任,議員則為所有的男性貴族和教士、法官,其中貴族擁有世襲權力,而若是有新封貴族,則意味著貴族議會的議員會增加。
國民議會由普通民眾選舉產生,每個行省兩位議員,一共三十位議員。國民議會的議長由國王親自擔任,但國王只在議員投票持平的情況下擁有投票權。國民議會的職責是參議政事和提出新法案,或是對舊有法案提出改革要求,但修改或新法案透過後,還必須交由貴族議會透過,才能夠實行。
這套議會法案實際上還是一套變相的等級法案,並維護著法蘭西慣有的貴族權利。
貴族議會的權力是凌駕於國民議會的權力之上,但是,這正是路易所希望的結果,因為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他才可以利用各方的矛盾,大玩權術,以此掌控兩大議會。
議會法案透過之後,又再透過了一份內閣法案。
內閣的大臣們必須由兩大議會中產生,國王擁有任命權,而兩大議會擁有彈劾權。其中,彈劾的程式被特別說明。必須首先由國民議會發起彈劾案,在三分之二透過後,交由貴族議會稽核,在貴族議會半數以上同意後,方能彈劾大臣。
內閣的官員被重新做了規劃。
在路易十四時期被廢除的首相官職被恢復,但作為常設官職,其任命權在國王手中,國王亦有權不任命首相。除首相外,內閣之中另有外交大臣、財政總監、司法大臣、陸軍大臣、海軍大臣、工商業大臣、宗教大臣七大臣。
時間到了8月中旬,法蘭西憲法和議會法案、內閣法案三份法案出爐了,同時要求廢黜路易十五,由路易加冕稱王的呼聲又響了起來。
與前次不同,這一次響起這一呼聲的卻是參加制憲會議的一大批人。起因是在這三份法案的內容上,因為這三份法案無一例外地確立了國王為國家最高統治著,且享有最高行政權。如此一來,路易現在的身份就頗為尷尬。法案若是透過,他這一攝政王的身份,便名不正言不順,因為在透過的法案上,並沒有攝政王一個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