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會發生變化。
約瑟夫二世為人太過jī進,加之前次戰爭並未令奧地利軍隊遭遇太大損失,他即位後很可能會撕碎同盟協議,發動針對普魯士的戰爭。與之相反,利奧bō德秉承瑪麗婭?特蕾莎nv王的意志,並以主和派的樣子出現,他若是能繞過約瑟夫二世即位,必然會繼續維持和平。不過,路易也早已知道,除非發生意外狀況,約瑟夫二世即位的可能xìng還是很大的,而這就是機遇所在。
普魯士雖然加入了俄羅斯發起的武裝中立同盟,但他並非是海上大國,在海外也沒有殖民地,更沒有海上力量,武裝中立同盟對他的價值有限,因此,他與俄羅斯的同盟並不穩固。
前次大戰,普魯士雖然損失慘重,可是未過幾月,其軍力便又達到了十五萬。
路易對奧地利這個盟友並不放心,也不對失去了瑪麗婭?特蕾莎的奧地利擁有信心,因此,他已決定了在瑪麗婭?特蕾莎死後拋棄奧地利,改與在軍事上更為強大的普魯士聯合。他已經不想再為了挽救奧地利,而千里迢迢遠征了。但是,前提必須是瑪麗婭?特蕾莎死後中歐局勢發生變化,如此才能提高結盟成功率。
路易此時制定的計劃其實是先對付不列顛,後對付俄羅斯。
瑪麗婭?特蕾莎死後,若是約瑟夫二世即位,普魯士和奧地利大打出手的可能xìng很高,在此情況下,俄羅斯便不太可能冒險穿越戰區進攻萊茵河西岸的法蘭西,只可能被擋在bō蘭。而在這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