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到拱手領命。隨後諸葛亮又向王平吩咐,教其密傳號令,教大軍暗暗收拾行裝,以備起程。諸葛亮調令已定,蜀兵分撥而撤。忽有一日,十餘次飛馬報到,說文不凡引大軍四萬,望南鄭蜂擁而來!諸葛亮毫無懼色,速教軍士星夜起行,務必要在次日平明,盡數撤軍。諸將領命,紛紛引兵撤走。
且說文翰於陳倉整備兵馬,又下令趙雲率兵從長安進發,兩路軍馬雙管齊下,齊攻南鄭。旬日後之後,文翰先趕至南鄭,卻發覺南鄭城早已人去樓空,城內並無一個蜀兵的身影。文翰急引兵入城,卻見倉廩府庫內的錢糧竟然都被洗劫一空。文翰心知定是蜀軍所為,雷霆震怒,速教兵士向城內百姓打探訊息,才知道諸葛亮竟在數日前,已分撥將兵馬撤走。文翰聞報,欲要發兵馳麗追襲。龐統卻是沉著,與文翰勸道。
“主公稍安勿躁。所謂緊行無好步。
諸葛孔明撤軍退走,想必定會沿路埋下伏軍,已擋我軍。主公可先遣斥候沿路打探,大軍徐徐追襲,蓄勢待發,直到西川,方而盛勢進軍。”
龐統此言一落,徐庶在旁亦是接話相勸。文翰聽聞,雖有滔滔怒火,不過還是壓住,依龐統所言,先教李豐引兵前往探路。李豐受命,遂引千餘騎兵而去。
李豐年紀雖少,但從小受李優悉心教誨,脾性縝密,行事機警。李豐一路謹慎而前,剛出南鄭數十里,果如龐統所料,發覺蜀兵伏軍。李豐不敢貿然而進,猝然擂鼓聲大作。李豐大驚失色,以為蜀兵傾勢殺來,急退軍五、六里,然後教軍士復回稟報。而待文翰引軍盛勢殺至時,那部蜀兵伏軍卻早已離去。
此下,趙雲所率的兵眾已與文翰會軍。文翰見蜀兵如此狡詐,刀目如有熊熊烈火,不欲再是遲疑,教趙雲引五千兵馬為先鋒大軍,先往追襲。趙雲領命,遂引文舜、鄧艾兩員小將,一同進往。
卻說陳到驚退李豐兵馬後,遂立即撤軍,趕至葭萌關,與諸葛亮會軍。當夜,忽有飛馬來報,趙雲親引一部兵馬望葭萌關殺來。時張飛傷勢未愈,諸葛亮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麾下部眾,十中七八已望西川撤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關中。而葭萌關乃東川與西川的要口,數年內唐、蜀兩軍在此激戰連連,關上千瘡百孔,已難把守。眾官聽得乃趙子龍引軍殺來,盡皆失色。諸葛亮登關望之,果見遠處七、八里外,一條火光如若長龍,一陣陣急促的馬蹄聲,如同雷響。諸葛亮神色一凝,此下危急之時,反卻更為冷靜,速速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入關內把守,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諸軍領命,各依令行。隨後諸葛亮乃身披鶴氅,戴綸巾,命張飛、陳到前來,於關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到了夜裡三更,趙雲率兵殺至關前,卻不見蜀兵迎擊,不由臉色一凝,喝令兵士止步。隨著趙雲一聲令下,漫天風塵迅疾湧起。趙雲仰頭而望,只見諸葛亮在關上彈琴,琴聲寥寥,如若山中流水,時而又是激亢,如同萬雷轟打。張飛、陳到立於諸葛亮左右,凝神屏息,不見絲毫殺氣。趙雲心疑,不敢貿然進攻。此時文舜策馬趕來,與趙雲謂道。
“將軍不必疑慮。依我之見,此定是彼軍虛張聲勢,可速速攻之。”
趙雲聞言,眉頭一皺,卻又望向旁側的鄧艾問道。
“世子殿下所言雖是有理,但諸葛孔明素來多智,不可掉以輕心。依士載所見,彼軍是詐耶!?”
鄧艾聞言,雙眼炯炯,盯著關上,沉吟一陣後,忽然說道。
“諸葛孔明意欲撤軍回守西川,想必彼軍大半人馬早已先去。此下關中縱有兵馬,亦絕不會多。何況主公正於後方進軍,若有萬一,亦能趕來救援。將軍有悍世之勇,天下無敵,據軍士所言,張翼德已遭重創,彼軍如今並無大將,當速速攻之!!”
鄧艾此言一落。趙雲心頭大定,此時文舜忽然發言而道。
“且慢!彼軍已為我等心怯,何不先徐徐而進,教彼以為我等欲要試探,卻又暗中教軍士蓄勢而發,待號令一下,立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而攻,定可殺蜀賊一個措手不及!!”
文舜此計甚妙,趙雲聽了大喜,遂按文舜之計,暗發號令。諸葛亮正於城下撫琴,忽然見城下唐兵徐徐而進。諸葛亮面色一緊,雙手速撥,琴聲忽然變得急促而又激昂,如同有十面埋伏,有無數兵馬蜂擁殺來。正於潛行的唐兵忽聽琴聲,不覺各個心裡一揪,下意識地紛紛捉緊兵器,殺氣洶騰。
諸葛亮面色猝變,速與身旁張飛、陳到投去眼色。兩人面色一緊,速速轉身,急往關內而走